美文 l 松峰山上“川”茶 香


茶,是多么熟悉的名字。一个“茶”字,就是一首诗,或是一个女子,一首山歌。因为茶,有了一种文化,有了一种历史,这文化载着历史,远远地在茶马古道上叮咚有声。有人给茶起了名字,叫“龙井”,叫“碧螺”, 叫“铁观音” ……念叨着这些名字,立时就口舌生津,五内俱熨。

还有一种茶——“青砖茶”, 其形棱角分明,其色黢黑光亮,其性坚硬如砖。顾名思义就是状如青色的砖块茶罢了。名字是那般朴拙、直白,可就是这么一个名字,早在1900多年前就成为传扬俄罗斯、蒙古等国的美名,不知“青砖茶”翻译成俄文、蒙语是怎样的意思,也许在老外的口中,是那般婉转悠扬呢。因而多少年间,就总有人从各个地方来寻这青砖茶。

距三国古战场赤壁景区东南二十余公里处,有个千年古镇,名叫羊楼洞。古镇背靠一座大山名叫松峰山,山上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名曰观音泉。青砖茶就是用松峰山上的茶树的老叶子和润着这泉水压制而成。朋友告诉我,这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青砖茶的商标,我才明白青砖茶为什么用“川”字作商标的真正含义。因而这样的茶在清朝就已经是上等的贡品。

走进羊楼洞,一抬眼,便看见松峰山在群山中翘首,原来这山并不高耸。我心中一惊,在四面环拥的群山中,它着实是太小了,惟其小,才显得特别。或许就是有了这群山环绕的呵护,有了这汩汩清泉的浸淫,还有了环绕着的清澈碧绿的三溪泉水,构成了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因而环绕着松峰山遍植的茶树,也就那般的与众不同。也是因为地理的原因,喝着上好的茶,泡着上等的泉,这里的人也就个个滋润得很。

我去时正是金秋十月,正在收割茶树老叶子的时候,这时的茶叶墨绿、肥厚、光亮,是制作茶砖上好的原料。

夕阳还挂在前面的山头,只把一缕缕的火烧云推涌过来,茶林里泛起了一层层的好看的光泽。已经有三三两两的采茶姑娘在绿林间忙碌了,她们身背着不大的小竹篓,穿着山间特有的蓝底白花的小布衫,低了头只顾一镰镰收割茶叶。两只手似在弹拨着一架绿色的山间古琴。时不时的,会有谁的一句话,那笑在山间竟然是有回声的。

观音泉在山脚显得更加碧绿,它整个绕着羊楼洞转了一个弯,又悠悠地远去了。

姑娘们白天采的茶叶被汉子们用在山间穿行方便的独轮车运送到开阔场地进行晾晒杀青。顺着山间的小路,我走进一家制茶的合作社,制茶师傅还在操忙着,偌大的屋子,满是那种特有的清气。

主人用沸水为我沏了一杯青砖茶,水入杯不久,那茶便像有着某种感应似的,轻歌曼舞起来,似把一个“茶”字聚合又拆解,爽爽的一股茶香扑面而来,还未入口,就已有一种微醺。

主人说,山里人生活随意,泡茶的方式却显得正式而严谨。一阵细品慢润,各自的杯子都空了,像一场酒宴过后,说不清是清醒还是迷醉。沿着弯弯曲曲的观音泉河畔的小路,踏上林荫小径,那股茶香,似乎还在嘴边,而且越发浓烈起来。

说香气以为是幻觉,抬眼向上看去,就看见了那座松峰山,香气,真就是从那里散发而来,那是桂花和茶相融相和的气息。也巧,茶林里竟然生长起一棵棵的四季桂,春夏秋冬每季都开花,与那茶香便时时相伴在了一起。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这一垄一垄的茶山,就像是那一抹墨绿的茶,在微风中摇,恍惚中摇出一阵山歌,悠悠扬扬地响起。

黄铁成,湖北赤壁人。笔名铁锅、黄河思源。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香城都市报特约记者,赤壁市作家协会会员。陆水湖畔文学社副社长。爱好写作、摄影、旅游。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多家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