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台胞情

(赤壁市文联  张冲)

度过悠悠岁月,一段台鄂佳话着实委婉动人;拨开尘封历史,一段故乡情结依然温馨如昨。是哦,台湾的日月潭是一面镜子,一定把游子心中的莲花映衬得很美;南鄂的莲花塘是一泓乡情,至今睁着日月样期盼游子回归的眼睛。所以日月潭与莲花塘隔海相望半个多世纪,望断了两岸世事变迁的烟云,却望不断心中的美好愿景,并且望来了赤壁籍台胞黄华东先生继承父志为家乡——赤马港办事处莲花村捐资助学、奖学20余载,发展福利事业的慷慨义举。

“我们的根在大陆,父亲的夙愿就是我们的夙愿。”

年愈古稀的黄华东,退休前系台湾聚全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上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解冻之初,其父国民党立法委员黄焕如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临终前留下遗嘱:愿将自己的一笔60万美元的巨款捐给远在大陆的家乡发展福利事业。这是黄焕如老人的夙愿,他一贯爱乡重教,多有义举。早在解放前,黄焕如赴任汉口特别市(国民)党支部书记长、兼汉口特别市参议会副议长期间,就在家乡创办“行将乡中心国民小学”,并承诺要为当地农家子弟读书减免学费。后因时局变化,于1949年携妻和在大陆出生的4个子女赴台。可是他造福家乡、助学育人的心愿一直未了。后来黄焕如在台湾又生育了3个子女,常对子女说:“你们要发奋读书,学本领,将来两岸关系改善了,别忘回湖北省蒲圻县(今更名赤壁市)莲花村探亲,多给家乡作贡献。”7个子女非常争气,长大后,都学有所成,除长子黄华东在台湾省工作外,其余6个子女,全部出国留学,最后都成了美籍华人。由于黄焕如是国民党要员,去世后台湾当局举行隆重“国葬”,将黄焕如先生遗体火化的骨灰安置在台北的阳明山公墓,相当于大陆的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此后,先父黄焕如的遗嘱常在黄华东的耳畔喧响,他想迅速跨过海峡,把这笔巨款捐给大陆家乡发展福利事业。子女们也非常赞成、理解,都说:“我们的根在大陆,父亲的夙愿就是我们的夙愿,同意你将那笔巨款捐给大陆老家……”

送母鸡,产下了福泽全村的“焕贻综合厂”。

龙年初冬的一天,台北的天气并不寒冷,时年54岁的黄华东先生携妻带子登上客机,飞往大陆,几个小时后,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又转车驶至蒲圻。这次,黄华东尚未下榻,不顾旅途劳累,就回老家莲花村与村支部书记黄国信谈起为村里捐资办经济实体的正题,黄国信非常感动,拉着黄华东的手说:“你这是第一次回家探亲,是贵客,怎能要求你办什么事?”黄华东用无改的乡音有力地回答:“我不是回乡做客的,是回乡办事的,办事不比做客更有意义吗?何况我了解到家乡并不富裕,还需要扶持、发展哦!”黄华东很执著,硬在短短7天之内考察了当地的黄盖湖养鱼场、赵李桥镇重钙厂、轻质碳酸钙厂和赤壁的养鸡厂,还先后到35户村民家里走访、征求意见,最后确定在村里开办“焕贻综合厂”。 

为了强化村民通过再生产投入培植农村多元经济的发展意识,他很寓意地给村里送一只母鸡。送母鸡好比送一个产业链,只要经营得好,就能产生效益。他当即掏出1.1万美元交给村支部书记黄国信,并宣布:“焕贻综合厂正式成立,全村男女老少都是厂里的成员。”

随后,焕贻综合厂顺利启动了,村里将黄华东捐的款全部投入 养鸡等5个项目建设。有人说:这5个红红火火的建设项目,就是黄华东送来的母鸡孵出的5只鸡仔,它们蹦蹦跳跳地走在一起,不就是海峡这边的莲花村正在成长、活跃的多元经济吗?不就是海峡那边的游子正在殷情观照他为故乡作出的充满希望的义举吗?

往返海峡两岸,让捐资助学的义举在家乡接力传承。

黄华东回乡,未忘父亲遗嘱,要为家乡捐资助教。此后,他每年来一次湖北鄂南的莲花村老家,先后回乡7次,共捐资近35万元,重建村里校舍。后来村委会代表全体村民的意愿签名申报,经赤壁市人民政府批准,莲花小学更名为焕如纪念小学。

不久,黄华东又赶赴家乡成立“焕如奖学基金会”, 给焕如纪念小学每学期的考分在前1、2、3名的学生分别颁发80、60、40元奖学金;并对学校各班级每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辖区赤马港办事处11所小学中名列前1、2、3名的课任教师分给奖励500、400、300元的助教金。

后来,由于黄华东在台岛那边公事繁忙,再加之年纪偏大,往来一趟也很疲惫,儿子黄国尧就建议:“能不能在大陆老家物色一个人代发奖学金?”由谁代理?一个疑问让黄华东蹙紧眉头。黄国尧冲口而出:“爸,你儿时不是有一个叫黄心钦的伙伴吗?”“对了,就让黄心钦代理。”黄华东胸心豁然开朗。他很快找到了黄心钦,两人一见如故,有说不尽的话,道不完的情。当黄华东把意图讲明时,黄心钦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对我信任,我一定把这件事做好。”

光阴荏苒,一晃就过去了许多年。黄心钦老师如今和黄华东先生一样都是古稀老人了。黄心钦还清楚地记得从1992~2017年,他受黄华东先生委托,共给家乡焕如纪念小学的优胜师生颁发助学、助教奖金达50多万元,时间跨度达25年。至今,黄华东先生与黄心钦老师每月还保持书信联络,主要内容是谈人生,谈奉献,谈家乡的变化,谈亲属的动向,当然也谈心中共有的话题,那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宝岛台湾与唇齿相依的大陆,早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 

如今,离休在家的黄心钦老师心中总滚涌着一份对黄焕如父子义举的感激之情,并发而为诗:《赞族侄黄华东》诗云:

两岸七飞回古塘,捐资建校助山庄。

殷殷父愿一朝了,耿耿乡情与日长。

奖励师生争毓秀,提升资质育贤良。

涓涓细水难为海,只憾非官又未商。

写这首赞美诗的黄心钦认为黄华东与其父黄焕如同样高尚,他感到有点遗憾的是,黄华东“非官又未商”,要是二者有其一,经济实力雄厚,他对家乡的捐助和对社会的贡献就会更多。事实也是如此,后几年,父亲留下的那笔捐给家乡的助学金发完了,黄华东便将个人的退休金和部分积蓄挤些出来汇给大陆家乡的黄心钦继续代理颁发,虽然助学金慢慢减少了,但这位远在台北的赤壁籍古稀老人坚持不懈的义举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却越来越大,这种慈善美德,无不激励着父老乡亲奋发图强建设家乡;这种感召力量,无不鞭策着莘莘学子多学本领报效国家。

台鄂悠悠情。黄华东先生与黄心钦老师接力传承黄焕如先生为家乡助学、发展福利事业的义举已成为当代佳话,已然在两岸人民的赞誉声里,加固了一道期盼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思想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