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丁铮铮
随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深入推进,赤壁市正加速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成为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连接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企业需求,助力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进行无人矿车生产,首批赤壁制造的智能无人矿车即将上市。
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默:我们这个就是一个替代的作用,比较刚性的一个需求,国家考虑到环境污染的问题,考虑到井下安全的问题,要能够实行无人化。目前正在做这个车辆的工程量化,未来的效益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一年市场的预估大概在1200亿元。
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前期主要为赤壁龙头企业维达力产业链提供专业配套服务。近几年转型成功,将目标瞄准在了智能化和数字化设备的生产制造上。入驻赤壁中试谷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必军教授团队看中了该公司智能无人化的技术,与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地下矿区群体车辆自动驾驶技术转化成的智能无人矿车项目。
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默:主要是地下路径的地图生成和定位,有这么一个技术以后就可以对我们的车辆进行无人化的运行,包括无人的开采、无人采掘、无人运输,一个全链条的无人化作业,人可以不下井的。
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团队驻赤壁中试谷代表周光文:这个项目应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领先的,没有北斗信号和5G通信的情况下,地下的矿车能够自主导航定位,通过打激光点感知周围环境得到这个信号,这个如果做好了,我可以相信智能无人系统这个技术会支撑起我们赤壁一个产业。
除了智能无人矿车项目,多个领域科研成果也在通过赤壁中试谷快速转化。位于赤壁高新区的湖北热流新材料公司,是赤壁首批“中试”受益的企业之一。该公司2022年从杭州落户赤壁,主要生产制造石墨烯类散热材料及导热界面材料。在中试谷的帮助下,公司陆续解决了场地、人才、技术等问题,为新产品的中试创造了有利条件。
湖北热流新材料公司技术总监王小华:给我们研发这一块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和支持,研发成本预期比在杭州那边降低了大概50%以上。
通过赤壁中试谷平台,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从科研样品变成热销产品,中试成果转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由赤壁市与武汉大学合作建立,是我国首家全野外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项目总投资3.3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235公顷。截至目前,赤壁市已投入基础建设资金约1.6亿元,武汉大学投入约1亿元智能化设备,实现了边建设边运营的高效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当时启动这个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目的就是为未来提供一些新的技术。像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等新的一些装备的测试,要找一个这样的环境来进行测试,最近就有不少单位来这里进行测试。
赤壁市通过中试谷平台“引才引智”,推动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的落地。基地目前已引进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与北斗卫星融合定位技术”等9个科研项目,为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及科技公司提供无人系统测试相关科研支持,持续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基地还通过专家顾问和“科技副总”的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难题,实现技术服务的精准对接,为企业节约研发成本近千万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基地)建成之后一个是为了服务全国,各种设备都可能到这里来进行一些测试;第二个,我们赤壁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抓住机遇,把一些厂吸引到赤壁来,把产业发展好,武汉大学全力以赴来支持打造一个全国有名的(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和遥感小镇。
审核:王诚
编辑:李淑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