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中试谷:科研成果加速走向产线

赤壁融媒体记者 马春霞 吕蓉 舒勤

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

随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深入推进,赤壁市正加速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成为了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连接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企业需求,助力科技成果“走向产线”,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在两个省份有订单,计划前期生产几十台智能无人矿车,支持矿区完成部分开采任务。”1月14日,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井工机器人项目经理王思远带着智能无人矿车项目已进入订单生产的消息,来到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团队成员周光文教授进一步商谈生产推进情况。

智能无人矿车的研发,对提高非煤矿区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周光文介绍,通过实时高精地图导航进行开采和运输,定位精准度误差可小于20厘米,投入使用后能实现全链条无人化作业生产模式。

智能无人矿车项目是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必军教授团队的地下矿区群体车辆自动驾驶技术转化而成,由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承接生产,已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智能无人矿车制造产业园项目,达产后可年产5000台无人矿车,年产值突破50亿元。

“无人矿车能为相关产业解决的问题,首先肯定是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我们通过前期运作发现市场需求大且空白,我们借助武汉大学教授团队的技术力量把产品落地,现在已经达到心里的预期了。”王思远说。

时间种子科技有限公司(赤壁)

除了智能无人矿车项目,多个领域科研成果通过赤壁中试谷快速转化。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团队的益生菌发酵技术在湖北时间种子科技有限公司(赤壁)实现产业化,正在进行第二阶段合作。类似的项目遍布智能制造、遥感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

“我们有什么?企业需要什么?赤壁中试谷在中间的作用就是搭建一个桥梁,帮助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周光文教授介绍。

通过赤壁中试谷平台,本地企业能够快速获得最新的科研技术成果,同时获得高校科研团队的智力支持,进而提升产品研发效率,缩短市场化周期。这不仅加速了科技创新的落地,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试谷引进高端企业湖北热流新材料公司无尘车间

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由赤壁市与武汉大学合作建立,是我国首家全野外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项目总投资3.3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235公顷,建设内容包括指挥大楼、天文观测塔、测试道路(13.7KM)、专家楼、学生实训大楼、无人船码头、固定翼无人机跑道、北斗信号加强站等。截至目前,赤壁市已投入基础建设资金约1.6亿元,武大投入约1亿元智能化设备,实现了边建设边运营的高效模式。建设3年以来,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龚健雅院士团队、李必军教授团队、李四维教授团队、姜卫平教授团队等10余个顶尖专家团队入驻,形成了良性的人才引进与成果转化循环。

赤壁市通过中试谷平台“引才引智”,推动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的落地。基地目前已引进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与北斗卫星融合定位技术”等9个科研项目,为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及科技公司提供无人系统测试相关科研支持,持续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基地还通过专家顾问和“科技副总”的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难题,实现技术服务的精准对接,为企业节约研发成本近千万元。

审核:吕蓉

编辑: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