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戴喜军)在赤壁市,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服刑人员,却没有在监狱里服刑;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却在司法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高墙”之外改造,接受社区矫正。
近年来,该市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为核心,以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目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全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接收的1042名社区服刑人员中,已解除矫正806人。其中,缓刑229人、假释13人、暂予监外执行6人,取得了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的良好记录,为构建“平安赤壁”,推进强而优中等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障。
健全机构,夯实监管平台
9月13日,赤壁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工作人员开启办公电脑,通过手机定位系统,查看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情况……这是该市建立社区矫正司法E通信息管理系统,对重点人员实行24小时手机定位监控,防止脱管漏管的一个镜头。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该市继2006年成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在司法局增设“社区矫正办公室”后,2014年又组建了“赤壁市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同时,在各乡镇(办事处)、各村(社区)相应成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形成了“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监管网络化格局。
目前,该市的矫正机构已形成“一中心”、14站所的管教大格局,配有30名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5名管教心理咨询师、30余名社会辅教人员,投资400多万元建成的“赤壁社区矫正管理教育中心”,成为鄂南首屈一指的“安置帮教基地”。
如今,该市依托各类民营企业等建立起来的6个就业安置基地、9个教育基地、12个社区服务基地,先后接收和安置了46名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成了服刑人员和回归人员重新走向社会的缓冲带。
规范流程,完善矫正制度
社区矫正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的工作。
该市严格规范接收程序,完善接收制度。对全市所有矫正对象按照一人一档、一季一排查的工作要求,做到底数清、去向明。同时,进一步规范刑罚执行,依法做好社区矫正调查评估、社区矫正人员交付接收、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外出、居住地变更等事项的审批,规范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考核奖惩、执行变更、解除矫正、死亡通知等手续的办理,并将各项审批管理材料及时归入档案。
严格落实日常考核记分制。对表现突出的矫正人员及时给予表扬或依法向人民法院申报减刑;对违反监管规定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及时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和治安处罚措施;对屡教不改、严重违反监管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依法建议人民法院撤销非监禁刑。
截至目前,该市先后有2名社区矫正人员被依法予以收监,4名社区矫正人员被依法撤销非监禁刑;共办理审前调查评估案件82件,法院采信率达100%,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维护了司法公平正义。
分级监管,从“心”矫正助回归
“我总是感到心里压力很大,总想逃避与人交往,担心家人看不起,晚上还失眠。”
“你这很大原因是因为心理焦虑引起的身体不适,你首先要放宽心态……”
14日,在社区矫正管教中心,管教心理咨询师正在为社区矫正人员细心地进行心理辅导。
“矫正先矫心”,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提高社区矫正效果,该市坚持把行为矫正与心理矫正相结合,设立了心理辅导室,聘请心理咨询师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定期心理健康辅导。同时,依据矫正对象犯罪性质和服刑态度划分为宽管、普管、严管三个级别,针对矫正对象的不同危险级别来确定报告次数、劳动次数、个别矫治次数、监控次数等,形成宽严程度不同的监管模式。
在此基础上,该市司法局还注重加强与劳动、中职教育等部门的联系,对有就业愿望但无职业技能的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截止目前,该市根据矫正人员性情性格、社会交际、家庭实际、人格缺陷等不同类型,给予心理矫治的重点对象达到272人次,组织矫正人员集中教育766人次,参加公益劳动418人次、职业技能培训248人次,并先后为6名社区矫正人员办理了低保,为7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了承包田。一颗颗迷失的心灵,正在监管干部的帮教下,慢慢被召回。(通讯员 戴喜军)
来源:咸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