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获授共和国勋章后,

“90后”的他依旧每天去田里看水稻

2019年9月,袁隆平获授“共和国勋章”。载誉归来,所到之处都是家乡人对他的祝贺和欢迎。但是相对于赞誉,老先生更专注的似乎还是老本行。获授勋章的第二天,记者就在长沙拍到了袁隆平下田的画面。

2019年3月,89岁的袁隆平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为了测试他有没有老年痴呆的迹象,出了一道算术题,问他95+13等于多少,袁隆平一下就答出来了。医生连忙说:“没有痴呆没有痴呆。”袁隆平开心地说,“我们搞科研的,最怕痴呆。既然我还没有痴呆,就要继续工作,退休是不存在的事。”

其实,高龄不休,是因为袁隆平心里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这个梦想已经接近实现。“有生之年,我应该能看到亩产1300公斤。”说起领衔研究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犹如谈到儿孙,欣慰中带有自豪。

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全世界约有1.6亿公顷稻田,除中国外其他国家杂交水稻只有700万公顷。如果这些稻田一半面积用于生产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估算,可增产1.6亿吨水稻,就基本上可以解决世界饥饿问题。

为了梦想,老人与时间赛跑。2019年,近90岁高龄的他首次挂帅第三代杂交水稻公司实职董事长,积极推进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

与武汉渊源深厚,专门设立奖学金鼓励学子

袁隆平与武汉有很深的渊源。1943年至1948年,袁隆平曾就读于武汉博学中学(武汉四中的前身)。他曾在多个场合说:“武汉四中是我最感亲切的母校,她给予我培养和教育,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虽然工作繁忙,但过去的多年里,袁隆平曾数次回母校。

2009年,袁隆平再次回到武汉四中给学子们讲座,主持人问:“您还会不会说武汉话?”袁隆平当即用纯正的武汉腔答:“我会说武汉话,喜欢热干面。”大家对老校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还曾深情回忆在武汉读书时摘取游泳冠军的故事,“当时学校经常开展文娱、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我在这些方面受益匪浅,喜欢各种球类运动,尤其游泳一直是我的强项。我至今还非常爱好音乐和游泳。”袁隆平勉励学子们,“将来要有所成就,必须先练好身体!”

为激励学弟学妹们上进,1995年,袁隆平在母校武汉四中设立了“袁隆平奖学金”,使一大批学子受益。

2020年疫情期间,曾捐款支持湖北抗疫

不仅关注母校,袁隆平也心系广大的湖北人民。

去年2月28日,在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劲的阶段,正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第三代杂交水稻、耐盐碱水稻及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研究的袁隆平慷慨解囊,通过湖南省红十字会向湖北抗疫一线捐款10万元,希望通过此举来帮助湖北省人民共同抗击疫情。

袁隆平表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尽我一点绵薄之力。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

袁老一路走好!

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