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东柳
◎田红梅
说实在的,我是在赤壁镇长大的,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里有个东柳村,每当有人提起,还一直以为是崇阳的东流港。真正让我记住这个名字的原因,是村外成片的油菜花。
每年春天,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格外耀眼夺目。清甜的花香引得蜜蜂、蝴蝶翩翩起舞。我特别喜欢油菜花的香味,喝蜂蜜也是挑油菜花香味的喝。近几年的每个三月,我都会邀上三五好友,来这金色的海洋里尽情扑腾一番,然后恋恋不舍的离去。花海包围着一个村庄,我从来没有进去过,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心想,农村大概都差不多,就那样。
这次随赤壁作协采风团来东柳村采风,当我们从村中穿过时,一步一景的样子,让我惊艳到了。村中的水渠我是熟悉的,是毛泽东时代修的灌溉渠道,而今被整得“花里胡哨”,并取名“安门沟”,水中种上了荷花,灌溉景观两不误。两边农户的篱笆风雅别致,被赋予了文化内涵。
隐约记得四十多年前,我来过这里一次。那时候这里叫“东风五”,我大姐的婆家是紧邻的“东风四”。大姐是当年的知青,下放到一个叫“垸子州”的生产队,离“东风四”不远。我跟妈妈去看过大姐一次,看到桌上放着半碗辣萝卜干,还有蛆虫在蠕动。妈妈要丢掉,大姐说,没关系,有点咸味好下饭。妈妈都心疼地哭了。我猜,可能就是在那个困苦的日子,大姐认识了姐夫,患难见真情。后来大姐出嫁的那天我在这里住过一晚上,因为人多,没地方住,我蜷在一个婴儿摇窝里将就了一夜,所以,对于这里还有些印象。以前两个生产队合起来也没多少户人家,现在发展成这样的规模倒是令人惊喜的。
我们特意问到“东柳村”这个名字的来历,说是因村中一颗大柳树而得名。我们慕名找到了那棵柳树,果然是雄伟高大,有些年头了。从那粗糙皲裂的树干上,不难想象它经历了多少沧桑。
杨柳很容易成活,剪个枝插到土里就能活,而且生长特别快。但它材质不是很好,寿命也不是很长,人们并不爱惜它。记得以前沿江一带到处是柳树、杨树的防风林,后来死的死,砍的砍,已没剩下几棵了。这颗柳树能幸存下来,还真是个奇迹。而今成了村子的品牌,它终归是功成名就,也不算枉活一世了。
在村里,我与八十多岁的张大叔聊了一下,老人家精神矍铄。他说,儿女都在城里工作,他已经在城里住了十多年了,如今看到家乡越来越美,空气也好,忍不住搬回来了。种点蔬菜,养几只鸡鸭,修身养性,生活过得悠然自在。特别是老人家还清楚记得我爸当年在他家屋前屋后捡鸡粪的情景。提起我爸,他有些激动,用标准的江北话(洪湖口音)说:“你爸一只手提撮箕,一只手拿铲子,一哈哈(一会儿),就捡了一筐,倒进田里去肥田。”
贫穷“东风五”已经变成了小康“东柳村”。水产养殖和温棚种植为村民们带来了财富。路灯整齐,东柳亮了;垃圾分类,东柳干净了;花团锦簇,东柳美了;屋成栋树成排,村民笑了。路过的一淳朴村妇说:“这都是沾共产党的光,感谢共产党!”
我们采风团一行依依不舍离开东柳时,荷塘仙子正随清风凌波微步,棉桃朵朵在阳光下争相吐白,稻穗累累清香四溢。怎一个美字了得!
阡陌东柳,灵秀赤壁,这个公园式乡村,正在赤壁镇甚至赤壁市乡村大地上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田红梅,67年生,税务局工作。喜欢登山、徒步、摄影、写作,偶有散文在杂志或报纸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