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平米的无悔人生

杨书记的家住在赤壁市金鸡山路市石油公司的大院里,从院门进来,沿后门的台阶拾级而上,弯腰走过一帘悬挂的卷闸门,才到了杨书记的家。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虽然墙面重新做过装修,但明亮的电灯光下黯淡的地板砖依然可以折射出岁月的沧桑。

这是一套有三十年房龄的老房子, 91平米房子拥挤着三代人——杨书记二老还有他儿子一家三口。我没有进内屋,但客厅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台29英寸的彩电(那还是儿子结婚时买的)、一套木质沙发,几把木靠椅,如此而已。

杨书记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50年代毕业于汽车修配专业的他对汽车机电非常内行。刚参加工作那年他在长办施总当机修老师,1959年因工作需要,调往黄盖湖农场机电科当科长。那时,人们都叫他杨科长,你不要小看这个科长,在当时可是能管100多号人和50多台机械、车辆的大官, 100多人的工作安排,还有那么多车辆的调遣,以及机械的修配,原油的进出等等都由他一锤定音。但作为毛泽东时代的干部,杨科长每天想到的是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丝毫没有以权谋私的半点行为。有一年,江汉油田的原油销售部负责人找到他,希望自己的销售部与黄盖湖农场联姻,并承诺每次交易都有千余元的差价归杨科长私有。杨科长断然拒绝,义正言辞地说服那个负责人,并将所有的原油进出全部按正规渠道流经农场,保障了农场的正常经营秩序。正是因为杨科长的率先垂范,农场的集体财产才没有受到任何侵害。

八十年代初,杨科长从黄盖湖农场调到原蒲圻市公汽公司,既是书记又是经理的他手握公司的生杀大权,也就是在那时起,人们才开始尊称他杨书记,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官当大了,找他帮忙的人也多了,求他办事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但杨书记从来不为钱财所动,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以及在石油公司上班的爱人,任何人都不许以他的名义收取他人的财物,更不能以钱权交易玷污一个共产党员廉洁奉公的形象。杨书记的爱人告诉我,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秋风拉扯着门前的树叶沙沙的响,杨书记刚好忙完公司的事务回到家中,单位的一名年轻的司机进门说要找杨书记。原来,这名年轻人是跑车埠线路的司机,他在官塘附近了处了个女朋友,想求杨书记换一条线路,临走前还悄悄地塞给杨书记的爱人一条有拆封痕迹的香烟。司机走后,爱人有些纳闷,拆开烟盒一看,里面竟然藏着一千元钱。杨书记知道后大声斥责爱人,并要她连夜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这位司机的家中,把香烟和钱如数还给这位家境并不宽裕的小伙子。第二天,公司为此事专门召开班子会讨论这件事情,最后,公汽公司言正名顺地为小伙子调换了线路,并成全了一桩美满的婚姻。

我见过杨书记一次,他今年正好80高龄,但身板依然结实,一米七几的身材,高大魁梧,只是耳朵有些背。去采访他时,那晚他正好睡了,是杨书记的爱人接待我。杨书记的爱人是市石油公司的一名退休工人,年逾古稀的她聊起老杨的事情总是感慨万分。她告诉我,杨书记在黄盖湖任科长时经常帮助农场困难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而且从来不以权谋私。调到公汽公司后,那些曾经受到杨书记关心的和照顾的人一直念念不忘,他们看到杨书记一家一直住在石油公司那间低矮的一楼,总是想有机会帮帮他们心目中的好书记。有一年,几位下海经营建筑材料的年轻老板,合伙在107国道边给杨书记买了一块地皮,一天晚上,他们用卡车装了满满一车钢筋水泥拉到杨书记的家门口,求他收下。杨书记见他们风尘仆仆,疲惫不堪,便和爱人把他们请到附近的小餐馆吃饭。饭桌上,杨书记和几位老板聊起自己为官一方的感受。他说:“这么多年来,我唯一感到问心无愧的是自己一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营私、不谋私,处事光明磊落。你们的心意我深表感激,但你们送的物资我坚决不能收!”饭后,几位老板只好拉着建筑材料返回。

回家的路上,一轮明月高悬天穹,晴朗的夜空洁净就像有人用布清洗过一样。杨书记一边走一边和爱人商量怎么把91平米的房里前后分开,让刚刚成家的儿子另立门户。望着月光下拉长的身影,爱人还能说什么呢?夫妻这么多年,她还不知道丈夫的脾气?甚至这硬铮铮的汉子浑身澎湃的血液声她都能听得见。回到家,当儿子和媳妇知道事情的原委后,不停地埋怨父亲,还用身边一些领导的家境作比。杨书记知道这个时候儿子什么都听不进,他深知自己不是一位好父亲,但他更深知自己是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再三警告自己不能那样做。

记得那年公汽公司按国家正式文件有七个家属转正的指标,那可是要经单位一把手签字盖章,一人定夺的事。有人为此向杨书记进言,说这可是“招财进宝”的美差,但杨书记没有这么做,并为此专门召开全公司的职工大会,宣读文件精神,最后按正常程序把七个指标分给了单位最符合条件的家属,此事在市公汽公司一时传为佳话。

八九十年代人们的出行靠的公共汽车,市公汽公司掌管全赤壁人每天城区、乡镇往来的命脉。作为党政一肩挑的杨书记每天必须为全市人民的安全出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如此为官执政的理念杨书记从来没有动摇过。杨书记的爱人告诉我,杨书记刚刚调到公汽公司那一年,蒲圻县还未更名为赤壁市,十月的一天,县委一位大领导找到他说,县委将组织一批领导干部外出考察,请公汽公司压一个班,腾出一辆客车作为县委的专车。杨书记一听非但没有答应,还理直气壮地对这位领导说,你们既然相信我,让我在公司负责,那我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对全县的老百姓负责!县委领导非常欣赏杨书记勤政廉洁的办事风格,只好找人租赁一家私营运输客车。

杨书记叫杨秋声,四十多年的工作中他做过老师,干过科长,任过书记、经理,退休时他还是建设局的工会主席。但无论什么职务,什么岗位,他一如既往地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矗立于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尤其是担任公汽公司的书记期间,杨书记至少有一百个理由换上一套宽敞明亮的好房子,但他总是以“我是共产党员”这唯一的一个理由说服自己的亲人和同事。

如今,杨秋声老人已经退休二十年了,但他们一家五口人至今还住在那低矮的91平米里。养养花、走走路,看看新闻,听老伴大声的唠叨,看太阳光周而复始地走过门前的台阶,滑过91平米的卷闸门,他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和懊悔。每天,杨老总是赶到太阳升起时拉开那帘不大的卷闸门,门上,蓝色的油漆也不会剥落了多少次,但清晨的太阳正好投进一束明丽的光,照在杨书记布满皱纹的脸上,也把这91平米的房子映得通红通红。


作者:赤壁市杨家岭学校聂松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