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之后
赤壁迎来难得的凉爽
.but!
也别高兴得太早
俗话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周五就正式
入!伏!了!
今年三伏“超长待机”40天
具体来说: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10天)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20天)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10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
是一年中
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面对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
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饮食篇
入伏吃三肉
羊肉: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如果你整晚地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
鸡肉:人在三伏天时,体力消耗增大,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适当吃些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鸡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的,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帮助恢复体力!
猪蹄:三伏天出汗多,人体中各种维生素(维他命)损失也多,这个时候吃点猪蹄,可以很好的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入伏吃三瓜
吃苦瓜: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健脾开胃、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
吃丝瓜:丝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如果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吃点丝瓜来缓解。
吃冬瓜:入伏增食欲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而且冬瓜含水量较多还可以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伏天“三不吃”
不宜多吃冷饮
夏季酷暑难耐,很多朋友都喜欢吃一杯冷饮或者冰激凌,这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第一:肠胃受到过量冷饮刺激,会加快蠕动,影响吸收。第二:夏季体温较高,如果这是肠胃骤然受到刺激,很容易会导致腹痛和腹泻,危害健康。
不吃大鱼大肉
有些吃货朋友,尤其是男性朋友,在夏季还是食欲旺盛,喜欢吃大鱼大肉,而蔬菜水果却吃的少,这会使得人们的身体维生素缺乏,导致上火等以系列的健康问题。
渴极不宜急饮
夏天出汗多,容易口渴,很多人会一口气喝下一大瓶水来解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一下子喝进太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对身体的健康很不利。如果很渴的情况下,应该小口慢慢喝。
养生篇
三伏天养生做好“十个一”
一个温度26℃
空调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8℃。
一小时步行
走路慢运动适合夏季,每天快走30分钟-1个小时,以微微出汗为宜。
一杯茶
茶叶中富含钾,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一个午觉
夏季气温高,睡眠容易不好。补个15-30分钟的午觉,让下午有个好精力。
一杯温水
水别等渴了再喝,经常小口小口喝杯温开水。建议每天喝水量最好多于1200ml。
一颗苦瓜
中医认为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暑之效。不管是烧、炒还是凉拌、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
一碗绿豆汤
绿豆汤既能补充水,又能补无机盐,还具有清热解暑。一周喝2-3次,每次1碗即可。
一次泡脚
睡前用40℃的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一个穴位
三伏天闷热,人容易被湿邪侵袭。可以经常按按足三里穴,有助运化水湿。
一次静坐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而老人的夏季心烦指数会比年轻人更高。缓解烦躁心情可以采用静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动作,不但能迅速达到心气平和,还能够活血通络。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多多静坐能调心调身,少病少恼。
三伏天养生“四不做”
不宜夜晚露宿
夏季,人们的汗腺属于分泌旺盛阶段,如果在盛夏夜晚露宿,会导致头痛、腹痛、关节疼痛,使得寒气入侵,给身体埋下不良隐患。
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气温高,并且昼长夜短,人们在白天体力消耗比较大,如果中午不午睡,下午就会使身体疲劳,人没有精神。中午睡上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我们的身体会得到充分的休息,还有助于防止中暑。
电风扇不宜吹得过久
夏季有些朋友喜欢开着电风扇对着自己吹好久,或者是夜晚开一整夜的风扇。这会破坏人们身体出汗的平衡状态,导致身体头疼、头昏、无力等不适状态。对健康不利。
空调房不宜露腰、露出小腹
三伏天闷热烦躁,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内降温。但是,常在空调房内呆着的朋友要注意了,在空调房里衣要过肘过膝,不宜露腰、露出小腹,更不能让空调风直接对着身体吹。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外出汗不要立刻进入空调房内对着冷风吹,因为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三伏天养生“冬病夏治”
中医讲“冬病夏治”。对于阳气不足、身体虚寒、肺气虚弱的人来说,三伏天则是进行有效调理和治疗的最佳时机。三伏天,阳气最盛,可以使患者“培本”以扶住阳气,使患者阳气充足旺盛,增强抗病能力,而到了冬天则可以减少发病或不发病,从而达到“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中医方法有很多,最常用、有效的便是三伏贴和艾灸了。
三伏贴与艾灸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时进行预防和治未病的方法,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三伏天进行三伏贴,可以帮助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保持气血畅通,使药性容易到达脏腑,有利于身体健康。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人群、孕妇、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皮肤长有疱疖、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等)病人以及两岁以下的儿童,不宜进行穴位敷贴治疗。
艾灸将药物和物理作用相融合,所谓“针之不为,灸之所宜”。具体方法可以点燃艾炷直接施灸穴位,也可间接隔着硬币大小的姜片或蒜片炙烤穴位,俗称“隔姜灸”。
三伏天还可以吃点生姜
民间有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而夏天的天气是非常炎热的,这个时候我们身体会出现“浮阳越外”的现象,是说人身体的阳气都跑到体表了,而我们身体的内脏往往会处在一个湿寒的格局。因此,夏天吃姜,依靠姜的热性,可以去除身体内的湿寒,有利于身体健康。
注意事项
伏天需当心中暑
入伏后,暑邪作祟,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各类健康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长时间在高温高湿天气下工作者,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的症状,可能就是中暑先兆。除了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大、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也易成为伏天中暑的常见诱因。
因此,三伏天应尽量避免在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三点的高温时间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户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高温防晒工作,及时补充水分,注意劳逸结合。外出可提前准备一些如清凉油、风油精、薄荷锭等降温药品。
一旦发现中暑者,首先应将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移至通风好的阴凉处,让其躺下休息,并向身体喷洒凉水降温,或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颈部等处降温,喂以含糖或电解质的饮料。病情危重或经适当处理无好转者,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接受治疗。
伏天谨记要防寒
在闷热的三伏天,空调、冷饮自然最受欢迎。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贪图凉爽的同时,寒气也在悄悄侵入你的身体。一份寒气一份毒,身体里寒气重的人一般有这样一些表现:怕冷,四肢、关节等部位常冰凉甚至肿胀;腹部、腰部、颈部冷痛酸胀;受凉或用过冷食后易腹泻;爱上火,口舌生疮、目赤、咽喉肿痛;倦怠无力,精神不振、眩晕等等。
伏天应合理运动
常说“夏练三伏”,但并不是指不分时间、地点、情况盲目锻炼。三伏天最好选择在每天的6时-8时、17时-19时进行锻炼,避开暑时不易中暑。此外,切勿在密不透风的室内进行运动,最好选择在户外运动,但每次不宜超过一个小时。高温情况下,每运动20分钟左右就应休息一次。如果恰逢连日的“桑拿天”,最好暂停运动,以免诱发疾病。
炎炎夏日更适合“轻运动”,即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时间要求松的运动养生方式。快步走、瑜伽、轻体操、太极拳、跳交谊舞都是不错的“轻运动”。
伏天切忌乱服抗暑药
每到三伏天,藿香正气水就成为了家庭必备的“万能药”。多数人在有感冒、中暑、腹泻、头晕、头痛等症状时,都会选择喝藿香正气水来缓解不适症状。但藿香正气水不是万能药,它也不能够治疗中暑,反而对于过敏及重度中暑者而言,服用后会加重病情。此外,老人、孕妇、婴幼儿也都不适合喝藿香正气水。其余多种抗暑药也只能缓解轻度中暑症状,中暑后应先物理降温再吃药,注意遵守每种抗暑药的禁忌,切勿胡乱服用。
入伏后
上无纤云,下无微风
蝉声满树,闷热逼人
愿这份指南
伴您安然过夏天!
(编辑 雷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