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这个人十年来自费数千万收藏活字 欲建活字博物馆

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活字印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在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铺镇政府对面的一排瓦房里,堆放着百余台老旧的铸字机和活字印刷机,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字模(铸字用的模具)和不计其数的铅字。这些,都是刘美松十年来耗资数千万元搜罗而来的“宝贝”。

击中他的那一枪

刘美松原本在深圳经营着一家大型印刷厂。那是他自1996年离开赤壁老家后,在深圳从印刷厂的业务员干起,一点一滴闯荡出来的。

不过,也许刘美松骨子里就不是个商人。他在拼命工作之余,还坚持写诗,发表过各类诗作百余篇,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还曾一人一车,身无分文游神州,靠着给陌生人打下222张欠条走遍全国,后整理出版《欠条》一书。

2009年,刘美松和几个文化人闲聊时,偶然探讨起再用铅字印刷出书的可能性,他突然意识到,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技术正在消亡,当下便萌生了抢救活字印刷的念头。

但真正让他觉得这件事非做不可的是,当他回到赤壁老家打算收购一些铅字时,却听说那些铅字早已被熔解掉,做成了打鸟的铅弹。

“就感觉那一枪好像是击中了我一样。”刘美松说,活字传承的是文化,如今却变成了伤害。四处打探下,他终于在赤壁的城北印刷厂收到了“第一桶铅”,826公斤。

抵押房子买“活字”

2010年,刘美松诚信百天游神州时,就有意在全国探访哪里还有活字印刷厂。

在浙江,他直接把GPS定位到瑞安市平阳坑镇,因为他听说那里的木活字印刷在当代绝无仅有,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

在齐齐哈尔,他发现了十几套字模、两台铸字机和几吨铅字。身无分文的他砍好价后,便请朋友去收购,然后雇车走了三天两夜才把这些“老古董”运回赤壁。

十年间,刘美松从40多个濒临消失的活字印刷厂里,以及那些小作坊里和废品收购站里,把与活字印刷相关的各种东西一件一件地“抢救”回来,或者从个人收藏家手中高价买回来。把那些年辛苦赚来的钱花光后,他就去借,去卖房子,资金短缺时甚至抵押自住的房子去买那些“宝贝”。

“我们对泥、锡、木、铅、铜、瓷等6种形态的活字进行了系统收藏。”如今,刘美松已从一个只了解现代印刷的文化商人,变成了活字印刷的专家。他还雇了专人来养护、修理那些老旧的机器。

记者问刘美松,为了“折腾”这些“活字”,这十年具体花掉了多少钱?他说早已无从算起,“但几千万是有的。”

把“活字”变成“字活”

花那么多钱买来这些东西,能做什么用?刘美松如此“败家”,亲朋都在质疑他。刘美松也越来越清楚,自己不能只是收藏。

“收藏是最直接也是最笨拙的保护方式,如果不做转换,这些活字依然只是冰冷僵硬地躺在博物馆里。”刘美松说,他希望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个支点,用商业模式让活字“活”在当代,而不是把它圈养起来。

3月中旬,记者在那个“赤壁活字博物馆筹建处”看到,老师傅们正在用修缮好的铸字机,铸造铅字。刚刚从深圳赶回赤壁的刘美松说,这些铅字将会根据淘宝上的订单进行组合,再放入实木夹子中固定,做成一枚私人专属的活字印章。

刘美松于2013年注册“字在”品牌后,就尝试着在淘宝上卖这类用铅字定制的印章类产品。“没想到非常受欢迎。”刘美松趁热打铁,相继开发出婚庆系列、方言系列、文具系列、文房系列等各类活字产品。比如,筷子顶部定制活字,取“筷活”之意;婚戒上刻着汉字笔画,沾上印油便可印出汉字;在玻璃瓶中放入活字,取名“字在平安”。这类充满温度和仪式感的活字产品,正在以新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2018年,刘美松请设计团队创作了一款“文化茶”产品,将茶叶做成汉字笔画造型,让人们在泡茶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汉字文化。产品一经推出,广受好评。

如今,刘美松的“活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活字创意产品和汉字文化产品的创作中。“要通过文化创意把活字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刘美松说,他希望“字在”能与各行各业的供应商达成合作,通过文化嫁接,把汉字文化真正产品化。

十年来,刘美松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活字,推广活字。而他最大的梦想,则是可以让汉字代表中国发声,做有尊严的文化品牌,并打造出中国第一个全球化文化连锁品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李冲、鲁腾)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