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英,现为赤壁市余家桥学校教师。2008年9月,孙文英作为湖北省选派的资教生,来到了离赤壁城区40多公里的余家桥学校。虽说条件很艰苦,但孙文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和教研上,数十年来满负荷工作,带过数学、化学和英语三门学科,享受着充实而幸福的教师生活。
从教十年来,孙文英始终不忘初心,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真诚付出,取得骄人成绩:由她辅导的学生作品有5件荣获湖北省二等奖,10余件荣获咸宁市、赤壁市一、二等奖;创新案例荣获国家二等奖。她荣获咸宁市和赤壁市“优秀科技教师”荣誉称号;在《发明与创新》、《新课程研究》杂志分别发表研究论文;实验教学说课、论文均荣获省二等奖;优质课竞赛分别荣获咸宁市、赤壁市一等奖;化学解题基本功大赛荣获赤壁市一等奖。她还是咸宁市黄新阶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被省教育厅聘为“湖北省2018年省级专家巡回讲学项目”授课教师。
因教结缘,踏上创新路
2016年10月的一次研讨会上,孙文英和赤壁市实验中学特级教师黄新阶进行了交流,因平时教学工作上的许多共同做法而产生了共鸣。黄新阶老师见她善于发现和创新,却从没将灵感物化成成果,就热情邀请她加入科技创新的队伍,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什么是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自己还不清楚呢,怎么辅导学生?这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满心焦虑。万事开头难!首先项目选题就难住了她。每当孙文英想确定项目课题时,上网一搜就受打击了,早有很多人做过类似的更好的研究并发表了。无奈又换,再查再换。经过一周的挣扎,孙文英坚持了下来,从此踏上了她的科技创新路。
精心钻研,初尝创新果
在一次化学课堂上,孙文英介绍英国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时,学生很是好奇:哪些植物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啊?因农村条件限制,孙文英带领学生就地取材,对身边的洋葱皮、紫菜苔皮等常见植物进行研究,用废弃糖果板代替点滴板,用废塑料瓶制得了烧杯、研磨装置和过滤装置等。通过剪碎、研磨、溶液、过滤、检测等操作后,学生发现紫菜苔皮和洋葱皮汁与酸、碱溶液变色很明显,且不易变质。又尝试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检测了常见生活用品的酸碱性,实现了课内知识向课外的迁移,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加深了对酸碱指示剂的了解。就这样,第一篇科技论文“用紫菜苔等常见植物制取指示剂的研究”完成了。很快第二篇科技论文“分子运动的创新验证”出炉。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文英第一次辅导的两件作品分别荣获了咸宁市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持之以恒,成就创新梦
想要成就学生创新梦想,光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团队往往能让人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于是,孙文英在校内加大宣传,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开展校园科技活动。余家桥学校美术教师李金玲,利用课内和课余时间,辅导学生练习书法和创作科学幻想画,首次辅导学生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就有7件作品获奖。工作刚满一年的教师祝箫首次辅导学生参赛有2件作品就荣获了赤壁市二等奖。两年来余家桥学校共有学生作品20余件获奖,在2017年赤壁市第十届“市长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余家桥学校因成绩突出被评为了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
孙文英等老师虽待在乡村学校,但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开拓属于她们和孩子们的另一片天地。(通讯员 但唐静)
(编辑 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