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网事”

改革名片

试点项目: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赤壁

起止时间:2015年7月—2017年12月

2015年,赤壁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7年,商务部对赤壁该项工作进行绩效评价,排名位于湖北省第2批第2名。

记者走进赤壁的田间地头,寻找电商“网事”。

一进一出,打破城乡藩篱

7月31日,炎炎烈日也热不过陈丽娟心中的热火,33岁的陈丽娟是中伙铺镇董家岭村村淘店店主,她早晨6点就开店运营。当天有一笔村里采摘的李子要发货到广州。

在村里,陈丽娟不仅是忙人,更是红人。用村民的话说,自从2016年,她开起这家20余平米的淘宝店,村里的桃子、莲蓬等农特产品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被卖到了浙江、上海、广州等地。

同时,在陈丽娟的忙活下,来自大城市的格力、美的、创维、飘柔等品牌商品也纷纷现身村落。村民们用上了物美价廉,时髦又实用的商品。

两年多的运营,陈丽娟对村淘有着更清晰的认知。“我们的村淘就是‘互联网+小超市’的模式,其核心价值就是卖服务。乡亲的农产品进城,我们提供上行服务,城里的工业品进村,我们提供下行服务。”

在这种服务理念下,村里的婆婆们只要凑齐了10个鸡蛋,就会来村淘卖上10元钱,并会在店里买点油盐酱醋。甚至有年轻人从村淘购买所有家用电器、生活用品。

在赤壁镇九毫村,村民王忠大也感激“邮掌柜”带来的剧变。

45岁的王忠大在村里经营着一个小卖部,面积不大,人气却很旺。鱼糕、砖茶、手机、手机充值、缴纳电费。看着数据库里的一个个订单,很难相信它们都是从这个农村小店出去的。

王忠大说:过去店里就只卖一些零食和日用品,前年7月在邮局帮助下安装了“邮掌柜”,店铺升级,生意越来越好。

现在王忠大不仅能帮村民在网上代购农产品、家电、服装、日用品,还能进行各类缴费、代购车票等服务,每个月销售额4万多元。

“邮掌柜”是赤壁邮政系统专门针对农村建设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可实现商品批发、线下代购、进销存管理、会员管理、便民服务等五大功能,在全市农村小型超市和便民服务店受到村民热捧。

其实,在赤壁农村不仅有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邮政“邮掌柜”,还有绿购网电商服务平台、供销社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等电商项目,实现全市151个村电商全覆盖。

“赤壁就是要以电商打破空间的局限,推倒城乡之间的藩篱。”赤壁商务局长胡新功分析说,各大电商平台各有优势。绿购网是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商贸物流体系的一部分;农村淘宝拥有大品牌和强大网络平台;邮政“邮掌柜”物流配送渠道通畅;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定位是服务三农。

一先一后,引领农村物流

一直以来,电商打破空间的局限有个现实难题——物流。

在官塘驿镇随阳村农村物流服务点,聚集不少村民。店主徐玲萍边忙活着收寄包裹,边介绍:我们赤壁农村物流在全国都叫得响,它解决了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的有序汇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

3年前,徐玲萍可没这般幸福的忙碌,用她话说是守着寡淡的小店勉强过活。因随阳村到官塘镇有着20多公里的山路,村民出售、购买大宗物资主要集中去镇上进行。

变化出现农村物流开到了村口,并选定她家的小卖部为农村物流服务点。“每天都有三十多个衣服、电器、零食等包裹要收,每月有上百件腊肉、笋干、土豆等包裹要送。这收发包裹不仅物流公司给补贴,还带来了人气,生意好很多。”徐玲萍乐呵道。

如今赤壁市已建成1个县级农村物流中心、10个镇级综合服务站、140个农村物流收发点。让农民坐在家里,就能收到网购的货物、外销土特产。

这背后的故事是,赤壁市政府成立农村物流整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1000万元的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农村物流项目和企业实行奖补和贴息,打造县、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将物流的触角延伸到村庄。

如果说农村快件收发联系点是赤壁“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的终端,那位于赤壁市城郊的康华智慧物流园就是配送体系的总部。

在康华智慧物流园,邮政快递、德邦物流等50余家物流、仓储企业汇聚于此。依据赤壁市农村物流发展整体布局,康华智慧物流园建有农村三级物流配送、农村日用品仓储、农村药品配送及物流信息等5个中心。目前,该物流园已开通了5条物流班车线路,每天下行包裹500余件,上行包裹达到150件。

“快递分拨中心与物流、仓储等企业合作,实行统一收寄处理,基层派件成本也因此降低约20%,寄件成本降低50%以上。”湖北康华智慧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骆铭说。

2017年,赤壁全市农村物流配送里程达23.5万公里,配送2.8万趟次,运送货物包裹140万件,产生效益近2000万元。农村物流的“赤壁模式”被国家交通运输部作为典型案例和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推一拉,拓展发展空间

一路行进在赤壁的田间地头,呈现眼前的是:电商平台的纷纷入驻,农村物流的村村开通,政府政策的给力支持。

赤壁市商务局电商办主任应辉说,2015年,赤壁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赤壁市委市政府就意识到电商对赤壁是新的发展机遇,能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该市一方面成立领导小组,出台政策,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一方面掏出真金白银,实打实拉动电商发展。

对此,湖北领农种植养殖合作联合社理事长寇本生颇有感触:“靠着农村电商的春风,我的事业实现了质得飞跃。”

寇本生讲述了三个短故事。一个是,2014年自己回乡创建星火种植专业合作社,资金、技术、生产都过了关,最终卡在了销售环节,面对库房成吨成吨开始变质的蔬菜,欲哭无泪。

第二个是,2017年自己在供销社、商务局的帮助下成立联合社积极触网,采取了B2B、B2C、和O2O的多样化电商模式运营,农产品实现供不应求。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今年5月。当月,果香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枇杷进入了丰产期,产量近5万余斤。按往年的果园采摘、市场批发销售模式,最多能销售2万余斤。

最终老板陈直刚听说联社的“网事”,找上门来触网,联合社一番考察后,接受了果香园的加入,当月就在网上销售了3万余斤枇杷。

目前,领农种植养殖合作联合社已有20多家合作社会员,年产值2000余万元。

尝到电商创业甜头的还有“80后”青年郑绍方。“我是农家子弟,希望能成为用互联网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新农人。”回忆起15年前的决定,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郑绍方说。

契机发生在2013年6月,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花落赤壁市。郑绍方开始创办湖北绿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让农产品“触网”。

西凉湖螃蟹、赤壁鱼糕、神山猕猴桃……绿购网上线以来,一些赤壁特产逐渐成为“网络爆款”产品。运营仅半年,平台销售额就突破千万元。如今,绿购公司已成为集电商服务平台、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于一体的新型电商平台,先后获评湖北省电商示范企业、省级众创空间等。

2017年,赤壁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电商企业及配套服务企业达700家以上,带动电子商务从业人员8000余人,县域电商指数排名全省第四。(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祝宝成 甘青 特约记者 童金健)

原标题:看咸宁如何种好中国改革试验田④ 赤壁“网事”

来源:咸宁日报


(编辑 雷玲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