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田社区的地震避险知识角 通讯员宋亮 摄
160米的高楼上装有一体式强震检测仪,不仅能在5秒内监测到100公里外的地震并推送到小区居民手机上,还可以检测大风、施工等对高楼健康的影响。5月10日,湖北省首个防震减灾智能示范社区在武汉市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
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径河街民田社区,一栋33层高的还建居民楼楼顶及负一楼各装有一个神秘的“小盒子”。“这个‘小盒子’的灵敏度极高,能够捕捉到200公里内3级以上地震的震感。”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江介绍,“一旦接受到地震信息,监测系统只需5秒就能完成数据计算,并将地震信息推送到居民手机上,比地震到达该地区要早20秒,为避灾、逃生腾出‘生死极速’。”
杨江表示,目前全国正在建立国家地震预警网络,2020年可投入使用,而民田社区是湖北省首个提前实现这一监测功能的居民社区,将来可无缝对接接入国家预警网络,“届时,无论武汉周边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地震,民田社区的居民都能第一时间获悉情况。”
与此同时,该仪器还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测高楼的健康状况。杨江介绍,武汉并不是地震高发地带,但是周边地区的地震震感辐射以及大风、施工震动等影响都会影响楼体的健康,日积月累会造成结构性损伤,“监测系统可出具楼体健康报告,根据楼体的健康程度提前做出预防和治疗。”此外,该系统还可接入红外线、烟雾、气体等探测功能,无论是小区内发生火灾、有人深夜入室盗窃或是有害气体泄漏,防灾监测系统都能及时发现并做出反馈。
【新闻加点料】
武汉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达605个 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助能力不断提高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11日,省、市减灾委在武汉市备灾中心举办了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为主题的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约300位社区志愿者及社区居民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在消防官兵的指导下,居民们演练起应对火灾险情的自救措施。现场还发放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材料,并组织大家参观了武汉市救灾物资储备库恒温仓库。
来自洪山区菱湖美景社区的居民代表徐苗宣读了防灾减灾倡议书。她告诉记者,日常生活中,每位市民都应该主动提高灾害风险意识,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避灾自救技能,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
武汉市民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武汉市城乡居民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高,基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不断提升。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作为灾害多发区域,一直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政府主导、依法应对、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的指导方针,自然灾害救助及时有效,综合防灾减灾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7个综合减灾示范街道,605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包括83个国家级示范社区和109个省级示范社区。
(编辑 徐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