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赤壁市地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大试验区结合部,三国鼎立于这里奠基,三峡工程在这里起步,万里茶道从这里出发,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富集、环境优良,享有“中国青砖茶之乡”、“中国米砖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华猕猴桃之乡”和“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设置蒲圻县,1986年5月撤县设市,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版图面积1723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7个乡镇(办、场、区)。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党委,以及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等国家和省级荣誉30多项。

近年来,赤壁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咸宁市委、市政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着力打造实力、创新、绿色、开放、幸福赤壁,争当县域经济排头兵,开创强而优中等城市新局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从严治党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1.28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9亿元,增长8.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0.33亿元,增长9.9%;规上工业总产值565.52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422.1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1亿元,增长12.5%。

一、坚持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大总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崛起。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成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项目责任落实、协调推进、考核激励工作机制,形成“策划储备一批、前期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梯次推进格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出台《招商引资20条》,开展重资产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2017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265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45亿元;协议引资524.2亿元,引进项目278个,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26个,竣工75个。赤壁长江公路大桥、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湖北部分)开工建设,环湖绿道、南环大桥等6个PPP项目启动实施,维达力一期、宇声环保、新纺纺织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崛起步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电力能源等主导产业去年实现产值410亿元,同比增长14%;利用闲置厂房近60万平方米,盘活困难企业12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家;45家纳入产值倍增工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0.8%。突出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新增有机生产基地843亩,青砖茶产业集群列入省级产业集群,我市荣获全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列入全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单位,咸宁市重点产品质量提升和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提升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水平,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954万人(次),门票收入1.3亿元,旅游总收入5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15.6%和13.6%。

三是加快建设“四个基地”。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荣获“中国最美茶乡”,在中国产茶百强县中排名第6位。华舟应急产业园6.5万平方米厂房全面开工,投资10亿元的应急灾害体验城正式签约。我市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三国赤壁古战场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中期评估,全省全域旅游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花亭茶溪休闲运动度假区列入全国旅游优选项目。电商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4位,携程网、优蓝网华中地区呼叫中心建成运营。

二、坚持改革创新,培育壮大新的动能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是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省第一家完成6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煤矿企业和烟花爆竹厂全部关停;81台(套)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替代或淘汰。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55%,库存消化周期下降至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5个百分点。降低企业综合成本2.54亿元。精准脱贫成效明显,10个贫困村出列、16607名贫困人口脱贫,建成易地搬迁安置房105户,其中入住55户184人,两条配套公路开工建设。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关健环节改革。扎实抓好“放管服”改革,清理应进必进事项287项,并及时更新服务目录清单;乡镇政务服务大厅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纵向贯通,全面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市场主体4329户,同比增长17%。物价局、公务员局改革到位,5家经营类事业机构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9.6%,赤壁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挂牌,华云电商物流孵化产业园荣获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嘉一高科3D打印项目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福药辅、赵李桥茶厂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城乡发展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城乡公共服务,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赤壁。

一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总投资58.89亿元的39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四馆二中心一剧院”、砂子岭公园等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启动实施。芳世湾大桥建成通车,418省道余家桥至新店段改造完工,武赤线洪水铺至杨家岭路面维修竣工通车,新修农村公路7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700公里,荣获“湖北省公交示范市”。开工建设棚改房3116户(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738万元,惠及1289户3016人。改造农村危房752户。

二是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行动,7个长江非法码头及沿线违法建筑全部取缔拆除,恢复长江自然岸线1850米,复绿700亩,中央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我市绿色发展指标在全省二类县(市)排名第5位。全面推行“河湖库长”制工作在咸宁市率先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城东污水处理厂和官塘驿、赵李桥、赤壁等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11个农村太阳能生活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创建咸宁市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37个。引进颐高集团建成美丽乡村平台并投入运营,新建美丽乡村示范点17个。

三是均衡城乡公共服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建成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血防传播阻断达标通过省考核验收,蒲纺工业园区荣获全国首批、湖北唯一的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文体场馆年接待市民近20万人(次),举行文化惠民演出230场(次),为16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配送报刊和图书2.5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