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解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热点问题”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过程中
周洪宇代表讲了哪些干货?
他怎样理解报告中提到的教育热点问题?
跟着湖北新闻一起来看!
☞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的整体感受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到是大干实干的力度空前未有,改革开放的力度空前未有,关切民生的力度空前未有,可以说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实干版、实行版,改革开放版,关切民生版。
☞ 今年,周洪宇代表带来哪些议案?
作为代表,履职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好自己的议案和建议,向国家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今年,我带来了将近20份议案和建议,其中关于教育的有九份,主要是关于教师特殊法律地位确立之后配套建立特殊公务员(教育公务员)制度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央财政在义务教育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建议、关于落实基层中小学教师津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的建议,关于解决小学生课后托管问题的建议、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再建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再建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再建议、关于建立中国教育博物馆的再建议、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建议。
关于文化的有四五份,主要是关于将元宵节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建议,关于严厉打击恶搞传统经典文化非法行为的建议。
另外还有关于民生、环保的,主要是关于我国集中供暖沿长江重新划定供暖分界线的建议、关于国家实施全面控烟战略的建议,合起来19份。
☞ 哪些是周洪宇代表最关心的重点?
从2007年开始一直在呼吁,要确定公立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法律地位,并且在制度上要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
今年1月20日,中央发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就是《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这个《意见》的第20条明确写进去了“确立公立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为未来我们配套建立特殊公务员或者我们叫教育公务员的制度,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4日上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接受记者提问的时候也明确指出,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创新、制度安排。我认为现在已经走出了重要一步,确定了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法律地位了,后面就是跟着制度上怎么配套建立特殊的公务员或者叫教育公务员问题了,这也是我今年要继续呼吁的一个重点。
另外一个重点是在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中采纳了本人过去“重新认识义务教育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属性,据此重新调整和划分中央财政在义务教育方面的事权与支出关系的建议”之后还应更进一步明确中央财政在义务教育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具体责任。
最重要的一个新建议是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建议,这里面围绕着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10条重要政策建议。
☞ 如何理解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句话实际上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在里面。一般来看,我们过去讲的比较多的是讲促进教育公平,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在强调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也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所以,2016年的时候《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部分用了一个新的提法,叫做“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第一次把质量放在公平的前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理念上的转变、认识上的转变。
这个转变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国家今天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了,就是我们在教育公平上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尽管我们今后还要做很多的工作,继续促进教育公平,但是现在确实是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所以今年用这么一句话来表述:“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把这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了。
也就是说,今后我们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这种公平一定是要有质量的公平,没有质量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低质量的公平也不是理想的公平,只有高质量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和理想的公平,所以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提醒我们既要促进教育公平也要提高教育质量,与促进教育公平一样,把提高教育质量,在适当的时候同样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
在十九大召开之后,党中央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我理解这句话不仅仅针对经济工作而言,对我们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是适用的,教育同样如此,也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报告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对大学生就业有何影响?
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难题也不是今天存在的,加上我们每年培养的大学生数量都有好几百万,这在全世界是空前未有的。中国既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农民工进城求职,又有发达国家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青年就业问题,还有自身的特殊阶段的产物,比如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之后再就业,我把它称为“三撞车”,这是很特殊的。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要解决,难度就更大,但是难度大也得做,这就是政府的责任。所以,政府每年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
最近几年,中央和地方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推出了很多举措。第一,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先去找一个工作,先就业再择业,不要总是想我学的是土木工程,非得找土木工程的职业,不找土木工程好像就不行。要转变这种就业观念。第二,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很多优惠政策,现在很多地方也是这样的,比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你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可以申请,一万块钱、两万块钱啊,有的地方甚至五万十万,至于各种风投基金就更多了。第三,很多城市出台了解决新毕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的措施,比如公租房,费用非常低,而且可以一住住几年,让你安心的在城里留下来,安心的创业。创业没有资金,给你资金,你在城市里没有地方住,给你房子住。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各种措施,给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
武汉市在全国最早提出来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你要知道一个城市里几年时间留了100万大学生是什么概念?基本上可以重构这个城市的人口结构。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是最有活力、最有热情、最有激情、最有梦想、最有理想的,也是最无所畏惧的,他们在这个阶段能够留在这个城市,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财富。现在杭州、成都、长沙一个接一个,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有些政策比武汉市力度还大。
现在可以看出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创业问题,很多地方都有优惠政策,也不局限在过去传统的北上广深,刚才我提到的都不是北上广深,像武汉、成都、杭州、长沙,这些都是所谓的新一线,机会很多。
☞ 如何看待报告中说的“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是一个顽症,有它深层次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要改变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现有的考试招生和学生评价制度,不能简单的看分数、看升学率,这会迫使我们的学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我们要通过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给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今后不只是看考试成绩升学,还要看他多方面的表现,这个时候学生的压力就不会只集中在提高学习成绩上。另外,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还是要严格的规范,有的地方校外培训机构可以说是兴风作浪、推波助澜,加剧了学生课外补习的趋势,助长了课外补习的风气。
家长不要有这种盲从的心理,还是要有理性的头脑,要看小孩需不需要送去培训,适不适合送去培训。我们培养一个人,不能仅仅只是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习惯,看他的品格,看他的价值观念,要发展他多方面的兴趣,不能只是看他的成绩,还要让他多参加体育锻炼,要让他休息好,身体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才是我们培养人的目的。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有重要意义!
这次报告里我看到一句话,不在教育方面,而是在别的方面写的,但是我认为它带有普遍意义,叫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我看到这句话写进去了,这个对我们教育太有针对性了。在报告里第二部分最后一句话,这是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报告里把“人的全面发展”写进去,很不简单,很有意义,尤其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我们培养的人,不是单向度的人、残缺的人、片面发展的人,应该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最基本的原理,我们要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编辑 徐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