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高新区成功实现“三级跳” 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庆典,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赤壁高新区近日悄然挂牌。

从县级开发区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再跻身国家级高新区——13年间,赤壁高新区成功实现“三级跳”,其规划面积也从当初6平方公里扩展到43平方公里,从一个园区裂变为五个园区。

它的变化,给县级经济开发区带来哪些启迪?

龙头带动,加长加粗产业链

12月12日,赤壁中伙光谷产业园华舟重工基地,一辆辆载有重型支援桥的卡车整装待发。华舟重工赤壁产业园总经理李开鹏介绍,公司近年来获得爆发式增长,从应急交通工程装备拓展到抢险救灾、大型工程应用等整个应急产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机械制造是赤壁支柱产业,有30多家企业,但产业链短,竞争力弱。“去年,我们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团队把脉,寻找机械制造企业与应急产业交叉点,以华舟重工为龙头,成立了应急产业联盟,打造中部地区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基地,盘活传统制造企业。”赤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洪金虎说。

一年多前,赤壁三和应急桥梁公司还在生产电影机械及零部件,艰难维持。如今当上华舟重工小兄弟,为其配套生产贝雷片,企业重现生机。此外,蒲圻起重机械、九达机械等25家本土企业,纷纷加入华舟重工“朋友圈”,配套生产70多个产品。

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如今在中伙光谷产业园,应急产业去年总产值突破5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赤壁高新区五大园区产业千帆竞渡。赤马港工业园重点打造新型制造、医药产业;陆水工业园以能源、纺织服装为重点;食品工业园则重点打造青砖茶等食品饮料产业;临港工业园重点发展环保造纸、物流等。“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赤壁高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说,当前我省县级开发区普遍存在产业链条不长、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核心产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优化环境,直击企业痛点

近段时间,省社科院经济所正密集调研全省经济发展状况。叶学平说,要推动县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政府最需要做的,就是优化环境,直击企业痛点。

优化环境,赤壁的做法是: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让每个职能部门与高新区企业结对,专班入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李卫明是该市人社局入驻高新区工作专班的负责人。维达力赤壁公司从事视窗防护玻璃生产,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以上。企业负责人介绍,当前最头痛的问题既不是销售、也不是技术,而是缺工。于是,人社局安排工作专班先后到洪湖、监利、石首、襄阳等地宣传、招工。几个月下来,已帮维达力招工4000人左右。

由书记、市长牵头,各相关部门联合,赤壁成立常态化工作专班,实行“四定一有”,即定人、定责、定时、定办法、有经费保障,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应担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如今,数10家职能部门为企业开启绿色通道,帮企业排解用工、用水、用电等难题,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缺口5000余人,新增融资5.3亿元。

绿色发展,激活新动能

两年前,赤壁市开始在招商引资项目中实行环评前置。“所有招商项目先过环保评估关,因为环保不达标而最终放弃的项目不下10个。”赤壁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除招商引资外,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也实行环保优先,目前该市已完成60多家企业环保改造。

严把环保关,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循环利用产业在赤壁快速崛起。

位于陆水工业园的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是咸宁第一大纳税户。围绕华润电力,赤壁市新开辟3000亩循环产业园,打造电力循环利用百亿产业。华润电力的副产品有蒸汽、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如今蒸汽供应园区近10家服装、食品企业,粉煤灰供应华新水泥等企业,脱硫石膏则引进两家企业生产建材。

如今,电力循环利用、应急、电子信息三大百亿产业已构成赤壁工业脊梁。由龙头企业带动的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赤壁未来奔跑新引擎。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文龙 通讯员 童金健 黄柱

(编辑 徐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