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邻里党建”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赤壁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认真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力推进“邻里党建”工作,构建“睦邻”组织体系,打造“近邻”活动阵地,做实“五邻”服务品牌,加快构建“组织有力、邻里有爱、治理有效、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格局。

构建“睦邻”组织体系,织密“邻里网”

利用社区(村)熟人社会的“近邻”优势,构建“两长四员”“睦邻”组织体系,凝聚基层共治合力。

优化基层治理单元。统筹考虑规划布局、服务质效、群众意愿等因素,在全市187个社区(村)以小区(村民小组)为基础,依托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经济生态等科学划分为908个网格,以居住临近的10—20户左右划分为3145个“邻”,推动实现网格治理精细化。

缩小问题解决半径。推选908名社区(村)两委干部、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担任格长联系“一格”,3145名小区党支部委员(村民小组长)、业委会成员等担任邻长联系“一邻”,把居民群众“烦心事”“闹心事”有效解决在微网格中,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

充实网格治理力量。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发挥格长、邻长作用,推选7321名居(村)民志愿者、在职(退休)人员担任群众身边的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联员、公共事务监督员,引导群众基于共同环境、共同情感和共同利益,在邻里之间开展协商共治。

打造“近邻”活动阵地,筑牢“邻里圈”

延伸党组织触角,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党群服务阵地,把群众有效组织、动员、凝聚起来。

全面推进邻里中心建设。充分运用公服用房、小区架空层、老旧改配建房等资源,通过“腾、租、买、建”等方式,因地制宜建成区域性小区(村湾)邻里中心210个,让居(村)民活动有阵地。

构建“15分钟近邻服务圈”。将群众需求与阵地服务功能精准结合,合理设置邻里议事厅、日间照料室、幸福食堂等功能室,完善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特色服务功能,为居民解决儿童课余辅导、高龄老人养老、青壮年就业等在内的一系列生活需求。华舟社区、桂花树社区的幸福食堂,夏龙铺社区、芙蓉村的“四点半学堂”,北街社区的“一站式服务”获得群众普遍认可和赞赏。

资源共享激发“新”动能。对外开放136处邻里中心,融合暖“新”驿站功能,定期开展“送清凉”“送温暖”、安全培训会等赤心连“新”系列活动。探索“社区需要,小哥报到”制度,开展“问题发现随手拍”“生活垃圾随手带”等行动,引导全市565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大格局。

做实“五邻”服务品牌,激活“邻里情”

以“睦邻”文化为引领,深化“五邻”品牌,让治理有温度、邻里更幸福。

“邻里圆桌会”推动决策共谋。通过“邻里圆桌会”建立邻里议事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广泛发动下沉单位、党员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有效破解居(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已召开“邻里圆桌会”921场,收集问题1278个,成功解决问题1100个。

“邻里帮帮团”推动发展共建。积极挖掘“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邻里能人”,分类成立能工巧匠、环境整治等“邻里帮帮团”438个,开展邻里服务743次。

“邻里微管家”推动建设共管。组建3145名“邻里微管家”队伍,深化“四个一”工作法,探索形成“王婆婆工作室”“黄丝带”敲门组、鲍姐工作室等一大批深受群众认可的“邻里微管家”自治品牌。

“邻里好榜样”推动效果共评。通过组织群众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志愿者”等系列评选活动,选树群众身边的“邻里好榜样”,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邻里文化节”推动成果共享。将“邻里文化节”作为培育邻里关系的切入口,常态化举办百家宴、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邻里活动600余场,拉近邻距离、串起邻里情。

通讯员:郑田华

审核:马春霞

编辑:李淑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