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荡气回肠的乡里腊肉


荡气回肠的乡里腊肉

在我的家乡,长江南岸的陆水河畔,有一种美食经久不衰,让人荡气回肠、魂牵梦绕——这就是腊肉。

大年三十的餐桌上,在各种色香缤纷的佳肴里,腊肉,是每年不可缺席的主角;在每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中,腊肉,又独占鳌头一统人们的味觉。而最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的还是农家人将自家的熟食土猪肉腌制后,在土灶房用木柴烟熏火烘慢慢熏制而成的腊肉。这种腊肉,不仅味道鲜嫩,而且气味郁香。无论喜食哪种风味的食客,一经这浓郁熏香的撩拨,其丰富的味蕾就会立马灵动起来。腌制如此爽口销魂的腊肉,沿陆水河而居的人们自有致胜秘籍。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就有在冬至日腌腊肉的传统。传说,这天腌的肉不流油、不腐烂、易贮藏。所以,每年冬至这天,无论家境富足还是家道贫寒,家家户户都要腌上几十百把斤猪肉,烟熏后在春节和来年享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往农家人手工制苕粉、熬打糖、做麻切、打鱼糕等传统技艺,或已停歇或已失传或已转向市场,唯有腌熏腊肉的传统至今家兴户盛,历久弥新。每年春上,村头巷尾家家户户都要捉一头或几头猪仔回来喂养,待到下半年冬至日宰杀,当地人称之为“洗年猪”。杀出来的猪肉也不舍得卖,除留一部分新鲜食用外,其余都腌制起来。而城里人在这天则是“人托人宝托宝”,通过各种渠道从乡里买来土猪肉腌制。此时,若谁家有个乡里亲戚则是无上荣耀的事。

腌肉最好的食材是五花肉,肥瘦相间,制出来的腊肉就会松软、油润、香醇。腊肉的腌制关键一是腌,二是熏。腌肉时,首先盐要适量,多了腌出来的腊肉会咸,少了肉又会变质不能久存。为了让腊肉味道更加鲜美丰满,涂抹食盐的同时,人们还要添加适当的花椒、白酒、生抽、白糖、料酒和干辣椒相佐。一个星期后起缸,晒两个太阳收干表层的水份。收干水份后就进入第二道工序——熏烘。人们将腌好了的白条肉吊在柴火灶台的顶端或挂在火房的墙壁,用平时煮饭、炒菜的烟火慢慢熏烘。烟熏火燎下,白条肉开始慢慢发黄,二十来天后,一条条白肉变得黄里透红、晶莹剔透。至此,香郁味醇的腊肉便制作完成。这时,平日呛鼻催泪的烟气转变成了令人口舌生津的腊香。要想腊肉的熏香绵长,贮存则是重要环节。腌制好的腊肉,人们习惯细水长流地食用。如果保存得好,头年的腊肉可以接上来年的腊肉,人们在余下的一年四季里尽情享受腊味给舌尖带来的愉悦。如果保存不善,腊肉就会在细雨连绵的春天发霉变质,那么,所有的辛劳和丰收都将付诸东流。贮藏腊肉的方法有几种:一种是把熏好的腊肉用温水洗净,晒干水份,按一餐的食量切成段,再抹上高度白酒,存入有沿的坛子里,然后将坛口密封贮存;另一种是把切成段的干净腊肉直接放入冰箱冷冻贮藏。要吃时就取出一小段。腊肉的分类很多,有腊肉、腊蹄、腊排种种;腊肉的吃法也很丰富,如煮、蒸、炒、炖等等。煮,人们将大条腊肉洗净,放置冷水里煮上十分钟,出锅后切成块放入盘中。煮出来的腊肉润泽亮透,柔软爽口,嚼味香浓,肥而不厌,瘦而不塞,让人食指大动。蒸,人们将洗净的腊肉切成块,放入锅里蒸十来分钟,待浓浓的香味溢出便出锅。蒸出来的腊肉色泽鲜亮,醇香扑鼻,肥而不腻,瘦而不僵。懂得美食的人,在干豆豉上铺一层薄片腊肉上锅蒸,蒸出来的腊肉丝毫不失腊味,豆豉则更加油亮香醇。炒,腊肉可以与多种时令蔬菜搭配,当贮藏与清新碰撞,散发出浓郁而鲜美的味道。腊肉炒冬笋,是许多餐厅酒楼的时令菜肴,腊肉在腊月腌熏而成,冬笋在寒冬孕育而生,腊味与鲜味在岁馀交会,酝造出历久而弥新的味道。腊肉炒大蒜,腊肉的香与大蒜的香相得益彰,香味叠出,让人回味不尽。腊肉炒藠头,方圆同筹,红白相搭,鲜嫩中透着咸香。炖,腊猪蹄加海带熬汤,腊蹄熏香满口,海带鲜美滑润,汤汁中腊味与海味浑然一体,品尝一口则余味无穷。腊排与粉条相炖,粉条绝不喧宾夺主,而是竭力辅佐,腊排则以腊馥熏郁卓然而立,让人闻一闻都欲罢不能。

在陆水人的愿景里,腊肉代表一年的丰收与富足。过完春节,回家团年的人们就要各奔东西回到岗位,临行时总忘不了要带上几刀腊肉,把美好的愿望一同带上的同时,还捎上了浓浓的乡愁。对于那些不能常回家的亲人,故乡人就把腌制好的腊肉打包,连同关切与牵挂一同快递寄出,背井离乡的亲人收到来自家乡的味道,温馨也由此散发开来。在家乡,若是被人请进宾馆酒店以山珍海味敬重,酒香味美的礼节里其实还氤氲着一种距离与生疏;若是被人邀到乡里寒舍用腊肉款待,那推杯换盏中溅溢的却是一种推心置腹的真情与惬意。腊肉,已是家乡固有的味道,是欲忘不能的乡愁,是见证知己的尤物,是荡气回肠的醇香。

作者:赤壁市女作家协会 肖艳华

编辑:李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