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剧《于成龙》与赤壁不得不说的故事……

最近一段时间,

国内最火爆的电视连续剧,

恐怕要算《于成龙》了。

作为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

一经播出就引起关注。

于成龙是清代名臣,45岁出仕为官,

这个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他

最为人称道的,当然还是其为官廉洁

于成龙一生中三次被举“卓异”,

清操苦节享誉当时。

但你以为小编想要介绍这些?

NO!NO!NO!

小编今天要介绍的内容,

是热播的《于成龙》

和咱们赤壁有关的事。

细心鉴赏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

在《于成龙》这部剧中

有一句话肯定不会忘记

这就是,“前往咸宁一带建造桥梁”

这里面所说的咸宁一带

其实就是指的咱大赤壁

于成龙赤壁造桥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人在云南、贵州、湖北发起了“三藩之乱”。仅仅几个月时间,战火遍及南方六省,呈燎原之势。第二年春天,叛军攻占湖南长沙,军锋直指湖北。朝廷命湖北巡抚张朝珍驻军武昌,抵御吴三桂。张朝珍向时任武昌知府的于成龙询问治乱之策,于成龙说:“当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连年战乱使老百姓流离失所,少吃没穿,生活极其困难。叛军以漂亮的口号为诱饵招兵买马,饥民极易上当受骗,引起更大规模的民变。因此,最重要的是稳定人心,千万不能再向老百姓摊派军饷了。”当时八旗兵驻守湖北,任意向民众征调粮草,老百姓叫苦连天。于成龙此话直击时弊,得到张朝珍的赞许,及时制止了各种乱摊派,有效抑制了贫苦民众的反叛风,人们争相传颂“于青天”的好处。

 

为了保证平叛的清军过境,上级要求于成龙驻守蒲圻,限期修造两座桥梁于成龙千方百计调集设计和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昼夜奋战,终于按期完成了任务。桥梁修好不久,遇上了特大暴雨,山洪暴发,百年不遇的洪水倾泻而下。不到两个时辰,辛辛苦苦修起的桥梁都被冲垮。就在这个时候,清军的大队人马来到河边,要求渡河。一看桥梁被水冲毁,带队的将军火冒三丈,把于成龙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众清兵吼声如雷,情绪激动,都说要地方官以死抵罪。于成龙深知延误军机,犯了大错,自觉理亏,没有解释、没有推诿,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军队过不了河,耽误了行程,领兵将领也受到上司斥责。一怒之下奏了一本,要求严惩造桥失职的于成龙。张朝珍力保,说“此乃天灾,非人祸也”,但朝廷还是下了文件,将于成龙撤职。于是,堂堂的武昌知府一下子就成了“无官一身轻”的布衣百姓。他深感宦海沉浮,险象环生,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于成龙所见清初蒲圻茶叶生产 

 

“蒲邑渐有归民,村落击鼓插秧,山中采茶肩担,沿河船只贸易未尽断绝。这是被清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1674年到蒲圻的见闻,载于他的《上张抚台筹报各属情形禀》。

据《于成龙集》所附《于成龙大事年表》,清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前一年举兵作乱的三藩之一吴三桂兵取常德、澧州、长沙、岳州。同月,于成龙第二次被举为“卓异”,升福建建宁知州,但由湖广巡抚张朝珍奏改武昌府知府。三月,于成龙抵武昌料理军需。四月,奉命往咸宁蒲圻造桥,以渡官军南下平叛。

  

当年四月初八日,于成龙到达蒲圻官塘驿,有大贵、双丘乡民投见。初九日晚,他冒雨渡河,进入蒲圻县城,只见寂无人烟,大雨水涨。两天后更是大雨如注,水声如雷,洪水冒溢而入,垛垣推倒,房屋倾圯,蒲圻城里一片泽国

此后于成龙暂居蒲圻,以图可乘之机。他日夜不宁,既畏士民无主,空城寥落,又畏随员偕行,驿站废弃。邻近州县逃兵渡河回营,造成流言浪布,人心震惊。县有六门,他组织壅塞四门,仅留北门、水门,以通往来,随后又赶造浮桥。五月,蒲圻浮桥被大水冲毁,于成龙遭革职回武昌。后戴罪立功被起复

674年于成龙到蒲圻时,是下辖蒲圻的武昌府知府,正地级干部,六年后的1680年擢直隶巡抚,次年再升两江总督,后又兼理江苏、安徽巡抚事,并任尚书、大学士等职。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

根据于成龙所述,当时蒲圻逼近临湘,寇贼犯境,虽飘忽而逝,然土民惊避,罔顾农业。周边数县亦是如此,民不安生,烟火已灭(通城),人民远窜湖山,境内十室九空(咸宁),警息时闻,不能尽力南亩(崇阳)。然而他又记载,蒲圻 “村落击鼓插秧,山中采茶肩担”,虽战氛炽烈,叛军犯境,乡民惊避之余仍甘冒危险,尽力南亩,抢采春茶。可见清初(此时距清朝开国仅30年)蒲圻茶产业已颇有可观,成为不能轻言放弃的重要财源甚至支柱产业。寥寥数语,备极简短,却无意中为我们留下了清初蒲圻茶叶生产的珍贵史料。  

历史上的于成龙,可与“包青天”相媲美

像小编一样下班回家没约会的童鞋

可以尽情的追剧了喂 

这部剧真的还蛮好看的

部分内容来源:咸宁闲游

编辑整理:赤壁热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