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张茂学大作《诗、字》
当我手捧这部书稿时,有一种深深的震撼。一位70岁的老人,在将自己的一生交付与诗词书画,不管是行伍之中,还是在工作之余,都不曾懈怠。就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样的一份执着,这样的一份坚持,就已经让人钦佩了。
中国的诗歌,自《诗经》以降,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这种文学体裁不仅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多元化的兴、赋、比的修辞手段,更在表现形式上,追求一阵近乎苛刻的完美,每一个字,不仅要在表情达意上做到精准,更要在平仄上做到和谐。它有音律,有韵律,更有对仗,有意境,往往一字之易,则全篇皆输。
这样的一种文学体裁,何其难也。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能够将这种国粹文化得以传承的实不多见。
“文韬海内求诗赋,武略洋中索德勋。”(张茂学《梦》)这是1965年的秋天,当年的张老还是位热血青年,怀着一腔热血,毅然别妻背母,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而这本诗词、书法合集,正是从张老当年从戎及退伍至今所作的两百多首诗词及书法作品。从当年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那种气概,在踏上征程时,“气吞万里如虎”的壮怀。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诗词上的修为,已非一般。
中国古典诗词的难,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主题表述的难,而是表述形式的难。在这首七律《梦》中,作者充分展现了他在古典诗词上的修为:平仄严谨,对仗工整。虽然在语言上显得有些单薄,但对自己积极上进,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的抒发,却喷薄而出,撼人心智。
就是在中国古典诗词盛行的唐代,诗歌的创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达“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就曾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慨叹。
一首好的诗歌,它首先是作者对生活的态度的消极与积极、体念的真实与虚假、感悟的深刻与浅薄的一种综合体现。这也是作者自身修为与学识积累的一种宣泄。如果没有深入生活,有过生活的切肤之痛,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诗歌的,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最终只能成为作者不学无术的一种笑柄。
张老先生的这本书,证明着他是个厚重之人。他的诗词不仅表现着他的胸怀,更表现着他参与生活,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就在里约奥运正在激烈比拼之时,年逾七旬的老人,依然关心着祖国的荣耀。当女排夺冠,老人激动的心情化作诗思缕缕,他提笔写下《争夺冠军》的诗篇,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龙腾转体手挥舞,虎跃翻身求直冲。拦网双方非示弱,三赢夺冠狂欢中。”
壮哉张老!
“索赋如饥方肯进,求诗似渴即成优。”(张茂学:《论学》)我在张老先生的书中读到这句诗时,对他的执着才有了完全的理解。一个人,对学习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怎么能够没有建树呢。
在此,对张老大作付梓表示深深的祝福,同时对我这样一个后学能够在付梓之前先睹为快深感荣幸。我相信张老的这本集子的出版,是可以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课堂的,这真是一件值得翘首以盼的事。
本文系为张茂学新书所做序言
来源:赤壁市作家协会
作者简介:春秋,湖北赤壁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96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于《北方文学》《人民文学》(浙江作家》《辽河》《金山》《上海故事》《杂文报》等全国160多家报利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 。有作品入选各类选本和高中语文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