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食药安全规划护航人民健康

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国家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为守护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编制了一张防护网。

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基本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监管水平逐步提升。但鉴于源头污染、全过程安全管控能力弱、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十三五”国家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是新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组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会议就此确定的三大重点有的放矢,直指监管难点。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各个环节,生产源头质量把控工作尤为关键。会议确定强化全过程监管,落实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保障食品安全责任,加大对校园、小摊贩等重点区域和对象的日常监管,深入开展农药兽药残留等源头治理,重拳整治违法添加等行为,严防发生系统性风险。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解决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创新监管方法,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推动食品造假售假行为入刑,加大食品安全问题的追责力度,尽快健全和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保障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认为,会议提出落实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保障食品安全责任,有助于强化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的落实。她指出,中国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基层执行力,县级政府首当其冲,精神风貌的改变,软硬件能力的加强,都是监管能否到位的重中之重。

会议还提出,强化抽查检验和风险预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对所有类别和品种的食品、血液制品和疫苗、基本药物实行全覆盖抽检,提高风险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

监管人力不足尤其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以及监管队伍专业性不强,是我国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重要难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年初公布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报告显示,导致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基层监管人员总体能力水平与监管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适应。会议为此确定加强检查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面对日益复杂的监管形势,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率和水平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会议确定强化技术支撑,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实施在线智慧监管,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各环节安全责任。

此外,会议还对食品药品安全标准、药品审评审批等业界关注的问题做出进一步明确。

会议提出,要加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标准提高行动;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审评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对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和临床急需药品实行优先审评审批。

 

来源 :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