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改天换地
宣讲主题:陆水不会忘记
宣 讲 人:宋婷
素材提供:长委陆管局、市档案馆
撰 稿:张申鸣、刘健、袁宏安
讲述三峡试验坝建设的故事,反映赤壁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在党的带领下满怀热情和信心,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奋斗历程。
陆水不会忘记
赤壁,自古钟灵毓秀,山川俊美,这里不仅有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有万里茶道源头----独具特色的明清石板街,更有三峡大坝的“爷爷”----陆水试验坝。
说起这个陆水试验坝啊,那可不简单。她是我们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赤壁大地的一份骄傲。
为了实现“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中华民族,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批示,三峡工程实验坝在我市陆水河上兴建。
为了支援这个国家的重点项目建设,库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大梅、石坑、荆泉等几个村共9405人的家园,正处在设计水库范围内,因建设需要,他们要全部搬迁到几十公里外的柳山湖,在那里重新安家立业。都说故土难离啊!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们的祖先埋在这里的黄土之下,他们的希望生长在这里的黄土之上,他们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熟悉这里的一切。哪座山上有几根楠竹,他们都心中有数,哪条山路有几个拐弯,他们都了然于胸。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为了国家的水利建设,他们二话不说,眼含热泪,拖家带口,和世世代代的家园告别。
眼看着水库的水,淹没了村口的小路,淹没了老家的屋顶,他们的双眼也成为了水库。但是,他们的心里却流淌着一条河流,一条希望的河流,希望三峡大坝早日建成,造福人民,他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是光荣的。
今天,时光已走过60个春秋,当初迁移到柳山湖的那些村民,早已在柳山湖生根开花,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了那一段历史,那一群人,以及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水利建设,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1959年1月,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声号令,陆水试验坝正式开工建设,来自10个县的4万多民工、3000转业铁道兵和三个师的解放军指战员从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汇集到陆水大坝建设地,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那时正值冬天,天气寒冷,滴水成冰,但是再冰冷的雨雪也浇灭不了他们的巨大热情。工友们顶风冒雪,在泥泞的工地上挑土、夯桩,身上的棉衣被雨雪和汗水浸湿,晚上,他们回到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工棚,借着微弱的炭火,将棉衣烤干,第二天再穿。一切的艰难困苦,他们毫不在乎,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工程进度,早日完成大坝建设。
程敦秀,一位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红军战士,临阵受命,担任试验总队第一任总队长兼政委,负责组建施工试验队伍。10个县的民工与部队战士,5、6万人的调动与协调、试验任务的实施、物资的调配、供应及后勤保障,所有这些,全压在他的肩上。
根据工作需要,上级领导给他配有一辆“华沙”轿车,可他很少乘坐,总是拄着拐杖下到工地,和民工及战士们一起,冒着雨雪战斗在最前线。工地泥泞不堪,指挥部为他配备了雨靴。但是,50多岁的程敦秀甩掉雨靴,和大家一样,穿双草鞋在冬天的泥泞中踏来踩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夜深人静时,疲惫的工友们已酣然入睡,可他却还在整理、研究当天施工情况,筹划着下一步的工作。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程敦秀的身体疲惫不堪,人们劝他休息。可他说,党派我来,不是让我来休息,而是派我来工作的。就这样,他继续拖着越来越虚弱的身体,坚持每天上工地,现场指导、协调,参加施工劳动。
1961年4月10日,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可是,程敦秀同志却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陆水试验大坝建设工地,终年59岁。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新中国成立时就已是嘉鱼县县长,长期担任领导干部的他,妻子儿女还一直在汉川老家务农。程敦秀去世后,组织上问他的家人有什么困难与要求,他们却说“我们没有什么要求,老程经常跟我们说不要给组织上增加负担”。
这就是那一代人啊!这就是那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和情操!
1962年,为了增强施工力量,工地上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一水儿的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说着一口韵味十足“京腔”,她们有知识,有文化,能唱歌,会跳舞, “看是好看,不知能不能干”,工友们背地里嘀咕着。但是,很快,她们就用事实让那些怀疑她们的眼光刮目相看。她们不娇气,不迟疑,几百斤重的板车,她们拉起来就走,80多斤重的水泥包,她们叉腰耸肩,照样扛起来飞奔,成为陆水工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工作之余,特别是节假日,工地上热闹起来,姑娘们排节目,演话剧,为工友们带来了欢声笑语。
实习劳动结束后,因工作调整,她们要被分配到其他地方,这个决定让这群要强的姑娘们闹起了情绪,她们有的哭鼻子,有的找领导。可是,组织的安排还是要接受,最终,仅有赵秋霞一个人留在了赤壁,在高级工程师岗位上退休的她,担任着老年合唱团的指挥和老年党支部书记,继续编织着自己青春时的梦想。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赵秋霞感慨地说“工地上的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确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陆水试验坝自1959年开工建设,至1967年全面建成,用时8年,据不完全统计,为大坝建设牺牲的有百余人之多。他们的在天之灵,依然在守卫着这座让他们付出了生命的大坝。大坝永远,他们的英名永存,任岁月流逝,陆水永远不会忘记。
审核:陈超
编辑:罗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