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预警:谨防高考志愿填报诈骗陷阱

据新华社电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线的陆续公布,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也转移到了查分和志愿填报上,这是许多学子迈入大学之门的关键一步,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到“商机”,打起了考生的主意。教育部日前会同有关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一些虚假诈骗案例,将其形式特点公布于众,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骗局一:谎称有内部信息,夸大虚假宣传。一些网站夸大宣传,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志愿填报能够“精准定位院校”“—分不浪费”等等。事实上,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机构或个人并不掌握任何特殊的内部信息。

骗局二:谎称有内部人士,假冒专家身份。有的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著名部属高校权威志愿填报专家组成团队”。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只经过几天培训就匆匆上岗,还有一部分“志愿填报专家”并没上过大学,按照总部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更是对孩子前途的不负责任。

骗局三:收费指导报志愿,小心受骗被误导。有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电话、面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开展所谓高校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存在政策不准、信息不实、误导甚至诈骗等问题。对于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要提高警惕,所有的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骗局四:伪造材料,“野鸡大学”诈骗花样多。“野鸡大学”会通过各种虚假宣传、伪造招生办学资格、伪造招生宣传材料、谎称国家承认学历等伎俩,诱惑考生和考生家长报考。其实,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

骗局五:内部有“指标”,花钱就能录取。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事实上,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

来源:新华社

编辑:罗文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