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赤壁
透视湖北发展的“南大门”
三年来
该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从全省二类县(市)
第9位跃居第3位
开工建成项目663个
平均每年开工建成项目221个
新增财力的80%以上
用于改善民生
获国家级荣誉16项
数据的背后是生动实践
今起
湖北日报、极目新闻
联合赤壁市委宣传部
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
《沿着公路看赤壁》
敬请关注
平均每1.65天建成一个项目
——在107国道赤壁北段看发展质效
107国道赤壁北段,从咸宁市咸安区双港桥到赤壁市中伙铺镇,全长14.4公里,集中了赤壁市的主要工业企业。
赤壁经济有何亮点?作为武汉周边的城市,如何吸附创新要素?6月18日,采访团一行前往探访。
企业将总部从深圳内迁
机器轮转、按压,一片片手机盖板从生产线“倾泻而下”;工作人员穿着防尘服,将盖板举到台灯下,仔细检测……
维达力实业(赤壁)公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对着镜头介绍:“我这款手机的盖板,可能就是在赤壁维达力生产。这是一家从深圳招商引资的企业,主要生产电子玻璃基板、盖板玻璃、电容式触摸屏等产品,已与华为、苹果、小米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非常注重科技创新,这是企业的生命力。”漫步车间,该公司非显示器件事业部制造副总黄立十分自豪:“1.8万平米的车间,大约只有近200名工人,每90平方米只有一个人,公司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该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去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今年预计达40亿元,解决6000余人就业,目前已在赤壁完成投资70亿元。去年,该企业将总部从深圳搬到赤壁高新区。
维达力的发展,是赤壁经济的缩影。三年来,该市平均每年开工建成项目221个,即平均每1.65天建成一个项目。同时,该市新增规上企业80家,高新企业增至46家。
五证同发,项目拿地即开工
国道两侧,绿化带错落有致、生机盎然。
说起变化,赤壁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宋建军语速急促:“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
他一一盘点:去年最少3亿元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规上企业都是市领导包保,“一对一”服务解决问题,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实现“五证同发”……
良好的营商环境释放发展动力。来自山东的恒瑞非织造公司,前后招了7家上下游企业到赤壁。维达力带动,其上下游18家配套企业落户赤壁。今年3月,投资592亿元的华润•赤壁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从正式签约到落地建设,只用了41天。
近两年,赤壁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县级市中一直靠前,在全省排名第一。
产业研究院探路“纸变钱”
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107国道边一块闪亮的招牌。
采访团到访时,市科信局副局长、该院执行院长张西洲正筛选简历:“计划招聘23人,有100多人投简历,三分之二以上的都是双一流高校硕士,还有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后。”
一个县级市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张西洲邀采访团转一转。
时尚的办公装修里,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做实验。“县级
城市要和大城市抢人才,政策一定要开放、灵活。”张西洲说,研究院招聘硕士以上专业人才,编制不受限制。“四线城市、一线待遇”,即用事业编制吸引人,就像一个“引子”,再用所承担的项目经费补贴工资,将其收入补贴到一线城市的水平。
该研究院成立才一年多时间,已孵化10多家公司,吸引来自上海、山西、武汉等地科研人才“扎根”。
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赤壁市产业顾问、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洪昕林介绍,研究院既和赤壁龙头企业合作,也承担政府的一些环保项目,“两条腿”走路让研究院有活干、研究员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目前,该研究院帮珠海一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家企业已决定将生产线搬到赤壁。“研究院是县级市探路‘纸变钱’的一个很好的切口和平台,将创新要素向县级市聚集,把项目的根留住。”张西洲说。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舒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