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时期,这个牛年春节“不一般”。湖北各地张灯结彩,人气旺盛,消费红火,广大市民和外来务工者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在感受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的同时,自觉遵守防疫要求,把“不一样”的春节过得有滋有味。
2月12日大年初一下午,武汉市民张先生一家三口来到家门口的武昌紫阳公园游玩。经过近3年的改造重修,紫阳公园以全新面貌恢复向市民开放,成为武汉一处新的文化地标景点。一进公园,只见大片郁金香盛开,花朵中间立着大大的中国结和“新年快乐”四个大字,吸引了不少游客合影留念。公园内梅花绽放,游人如织。
“在春节闲暇期间,我带着家人一起感受一下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湖水和醉人的花香。”张先生说。
在黄鹤楼景区,持有武汉居住证的“新武汉人”李女士和朋友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预约了免费门票,顺利进入景区,登上黄鹤楼,俯瞰武汉长江大桥,一览江城美景。“我老家在安徽,这个春节选择留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对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李女士说。
武汉中山公园,游客扫码入园。人民网 张沛摄
大年初二,在著名的武汉中山公园“姻缘角”,为孩子婚事操心的家长们也没歇着。老人们热情地互相交谈、认真抄录着彼此的资料,希望帮子女们找到中意的另一半。
连日来的晴好天气,让人们出游欲望持续提升。湖北各旅游景区严格按游客核定人数75%的标准限定流量,游客进入景区戴口罩、测体温、录信息,采取预约、错峰、保持距离等方式,做好疫情防范工作。
在武汉欢乐谷,国潮舞狮小分队开门迎宾,锣鼓齐鸣贺新春;在武汉市新洲区凤娃古寨景区,一场融合水、声、光、电等元素于一体的夜游盛宴拉开大幕;在襄阳古隆中,“家‘襄’过新年 暖心游隆中”新春惠民系列活动温暖就地过年……
据湖北省文旅厅统计,春节假期前三天,该省重点监测的30个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4.89万人次,综合收入3752.2万元。
今年春节,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需求,各地提倡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外出,鼓励人员不跨省流动,旅游活动由“高消费、大流动”模式,转变为“城市化、本地化、近郊化”模式。
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下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湖北积极探索市场特点和规律,创新策划和提供一系列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活动。
武汉市长江两岸推出灯光秀,以“万里长江第一屏”为主题进行2021春节特别展演,分为“共度新春”“共守山河”“共赴美好”三大篇章,动态演绎荆楚年味和祖国锦绣山河。咸宁市着眼春节新需求,推行“民宿度假、包院过年”,浪口地球仓等包院、包栋形式的乡村民宿受到热捧,入住率达到80%。
湖北全省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节日期间继续开门开放,为各地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线下线上系列文艺活动也同样春意盎然。
武汉销品茂非遗文化展示区。人民网 张沛摄
从景区到商圈,处处洋溢着欢度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春节期间,汉绣、宣纸拓印、手工扇面等非遗文化出现在武汉销品茂的市集上,30位传统手艺人现场展现非遗技艺,带市民寻觅童年记忆。
在武汉国际广场,休闲娱乐消费火爆。商场7楼的“真快活”游艺区人头攒动,游戏机无一空位,餐厅门口排起长队,电影院部分场次售罄。“盼了一年的《唐人街探案3》终于上映了,我早早就订了电影票,看了之后觉得真的值得等待。”2月13日下午5点多,在电影院看完电影的何小姐正在和同伴回味着影片的情节,她们准备找一家餐馆吃顿春节大餐。
当人们沉浸在春节喜庆氛围中时,总有一群人默默地工作,朝着新春的美好愿景大步向前。对他们而言,这个春节在岗位上的坚守,更是对湖北重启后第一个农历春节的期待。
在湖北鄂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里,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王子成,弟弟叫王子龙。虽然哥俩的老家黄冈距离鄂州仅仅一江之隔,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年春节两兄弟都要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已经10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这次,消防站邀请了部分家属来队团圆,站长把两兄弟的妈妈接到了队里。“高空侦查时,要注意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和视频取景的清晰度……”为了给两兄弟一个惊喜,站长通知哥哥子成来到弟弟所在的特勤站,指导弟弟操作无人机飞行。“成!龙!”在消防员的带领下,妈妈悄悄地走到他们身后,没有太多的欢喜和泪水,一家人就这样在消防站里相逢了。“成龙”兄弟和妈妈也迎来了十年来第一次年夜饭。
首个“牛宝宝”诞生。(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供图)
在医务人员的呵护下,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牛年首个“牛宝宝”报到了。2月12日大年初一,凌晨1时58分,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室内,牛年的第一声啼哭嘹亮。一名孕妇顺利产下了该院第一个“牛宝宝”,体重3350克,是个男孩儿。在这个全年无休的产房,新生命的诞生为新春带来欢乐的气氛。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编辑:罗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