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飘香水墨长卷
李丹丹手绘
千年古镇羊楼洞的松峰山上
那一尖新芽永远不会知道
它将踏上多么壮丽的旅程
杀青、揉捻、发酵、蒸压
脱胎换骨 逆流北上
听江河激荡
叹落日雄关
望旷野鹰翔
壹
荆楚一壶茶
冲腾五千年
“一神一圣,一红一黑”
炎帝神农发现了茶
开启了中国的种茶饮茶史
茶圣陆羽传下绝世《茶经》
开茶记述的世界先河
200年宜红
在清道光年间
便运往欧洲各国
成为中国传统出口三大红茶之一
湖北的另一大名茶青砖茶
为万里茶道“添香增色”
开创中国茶出口的三百年辉煌
俯瞰羊楼洞古街(黄勇勋 摄)
青砖茶的乡愁
牵系在鄂南山间的羊楼洞
明清鼎盛时期
这里是湘赣鄂三省茶叶产销集散中心
19世纪中叶
羊楼洞年产砖茶1300万公斤
高峰时茶厂工人上万
鄂南茶叶贸易跃居全国第一
羊楼洞也成为“世界茶业第一古镇”
羊楼洞古街(刘克强 摄)
古镇因茶而荣
晋、徽、粤、湘、赣、鄂
六帮茶商往来
羊楼洞的砖茶
浓缩着中国人的大智慧
72道古法工艺
短则半年,长则三四年
才虔诚捧出富集营养的青砖茶
这不仅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堪称人与自然共生相荣的典范
传统青砖茶制茶流程
青砖茶源自青山的馈赠
过汉口,出襄阳,别赊店
南船北马交接
涉险翻越太行山
经伊林进入现蒙古国境内
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
茶商们备足两个月的粮食
闯荡生死未卜的大漠
漫漫长路
中国人用一步一个脚印
艰难成就万里茶道
古城襄阳的临汉门(黄炎、杨琼 摄)
社旗赊店的山陕会馆(胡居凌 摄)
祁县昭馀古城的晋商老街(黄炎、杨琼 摄)
塞北咽喉张家口鸡鸣驿(黄炎、杨琼 摄)
二连浩特伊林驿站(黄炎、杨琼 摄)
贰
宁可三日无粮
不可一日无茶
一锅热腾腾的奶茶
浓缩着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而熬制奶茶的重要原料
就是青砖茶
万里茶道上
起初驮往蒙古草原的
多为散茶
后来,羊楼洞茶商将老青茶叶
倒入木架压榨器中
借杠杆之力压制成块
封白纸,粘红纸,上字号
是为“青砖茶”
道道精湛
造就了其茶叶的特殊性
越陈越醇不易变质
茶叶的长途运输,成为可能
清末羊楼洞茶工
当中国青砖茶与蒙古鲜奶交融
口味醇厚的“咸奶茶”
愈加受到草原人民的青睐
后人又把奶酪、黄油、酥油
甚至牛肉干加入其中
使得蒙古奶茶更具风味
旧时万里茶道上,运茶驼队经张家口,穿越蒙古
历史上的青砖茶
在蒙古国可是硬通货
砖茶易货
因棱角分明
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
"二七"者,多为湖北产
即每件二十七块
每块四斤,约值六角左右
价高时
一块砖茶还可以换取一只羊
甚至一头牛
旧时万里茶道上的商人和“川”字青砖茶
在蒙古国人眼里
羊楼洞一度被认为是“茶叶圣地”
“正货出羊楼洞”
一个“川”字执规立信
伸手一摸砖茶
沟壑三道,即为正品
“川”字茶由此走遍天下
“川”字青砖茶(汪孝文 摄)
以茶为媒
中蒙两国打开一条“飘着香味”的经济走廊
由万里茶道开启的
是贯通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换的
国际大通道
也是繁荣两个半世纪的
国际古商道
清末运茶的“鸡公车”队伍
如今
万里茶道依旧熠熠生辉
每年
超过五千吨的湖北青砖茶销往蒙古国
经济的增长,文化的交流,民族的交往
用一杯茶的方式得到了实现
叁
有良驹不怕路远
有益友不畏艰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
在湖北人民最艰难的时刻
蒙古国在国内发起
“永久邻邦、暖心支持”行动
为支持中方抗击疫情募捐
并向中方赠送3万只羊
如今,3万只羊陆续抵达湖北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评价
“蒙古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宝贵支持和帮助
是中蒙两个邻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生动诠释”
12月8日
为感谢蒙古国政府和人民对湖北人民的深情厚谊
湖北省向蒙古国捐赠部分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
其中就包括深受蒙古人民喜爱的湖北产青砖茶
湖北省副省长肖菊华向蒙古国驻华大使巴德尔勒递交捐赠证书
4710公里的边界线
让中蒙两国紧密相连
一条绵延万里的茶道
又让湖北人民与蒙古人民交谊亲密
这500年的茶缘
历久弥香
驼铃声声 古道悠悠 茶香缕缕
“万里茶道”连结起中蒙商贸之桥
“一带一路”倡议和蒙古国“发展之路”倡议
深度交融
湖北和蒙古国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华新水泥、中国十五冶、葛洲坝集团等企业
从湖北走进蒙古国
承接了前巴音钼矿选矿厂
蒙古水泥生产线
蒙古西部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中欧班列准备启程
从青山到江河
从大漠至草原
起搏跃动三百年的万里茶道
在新的时代怀着梦想延伸
万里茶道图(三空茂茂 手绘)
在走向世界的三百年中
湖北人的行囊里
一直装着那块沉甸甸的砖茶
山水的智慧让它胸襟广阔
草原的拥抱让它勇敢奋进
睦邻的守望让它行稳致远
山河陆海,百折不回
蒙古茶香,湖北“砖供”
这份“砖”情万里长
中蒙茶道千古通
来源:湖北发布 长江云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