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古瑶文化,传承古瑶锣鼓

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地方

那儿的格调

能够瞬间穿越岁月的古今

展现着岁月的痕迹

驻足眼前

仿佛等待着前世的回眸

回到从前

那些从此处传出的动听

让所有的形容词都失去了声音

......


(点击观看柘坪锣鼓宣传视频)

历史来源

古瑶锣鼓之来历,远古以久,柘坪锣鼓起源于元末明初年间,当年居住在幕阜山片区境内瑶人逐渐向南迁移时留下来大量的瑶文化遗存,锣鼓乃其中之一。据当地九十一岁高龄饶楚林老人讲,古瑶锣鼓来自元末明距今有600多年历史,在柘坪山村代代相传。




古瑶锣鼓介绍

古瑶锣鼓属打击器乐,组合器具分千钹、造钹、锣两块、鼓。(锣铸造有讲究,有分远音、近音)五件为一套,由五人组成,来完成乐谱。

千造钹铸造直径45cm至50cm,造型中间成凸型,锣分为三种,大号锣直径为一米,中号直径为70cm,小号直径60厘米,锣正中央为凹型,鼓直径为75厘米,高80厘米。

古瑶锣鼓以声音和形象、技艺为表现,气势磅礴,浑厚雄壮,震人心魄。在民间流传广泛,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击打锣鼓都是年青后生,身材高大,血气方刚,服装整齐,穿着打扮,服装制作是一字领,双排布扣,布料颜色为蓝色或灰色,脚穿稻草制作的草鞋,头上围手巾,身系布腰带,形象普通朴实。




表演方式

民间礼俗,比喻相亲结亲家,拜堂,闹洞房,姑娘出嫁,老人去世,报丧入殓,送葬,考取功名,庙会,正月玩龙灯,舞狮等,活动都离不开锣鼓,出击锣鼓助威,活跃场面。

相亲接亲家,主要以锣为主,锣用木架,挂在下堂屋两侧,一侧挂两面锣。当亲家跨过大门,敲响锣匡!只打一下,进入中堂天井击锣匡!亲家踏进上堂,再次击锣匡!完成后亲朋入座,这种击打叫三点水。

迎娶,男方用的大锣大钹大鼓,女方用小打家业(小打曲调不同,一般调为《斤求两》《两求斤》《麻雀闹城》等曲调)。迎亲用四轿,女方坐轿,男方骑马,新郎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胸前带红花,新娘,头戴凤冠、披纱,穿着绣花绸缎,头顶红盖头,新娘进门后,有专业彩头师傅喝彩,彩词是“福佑天地开张,日际辰良,风调雨顺,五谷满仓,迎接新娘。”落轿之后由伴娘护送新娘来主堂屋,拜堂。礼毕新郎、新娘入洞房,此时,鞭炮声,锣鼓声,闹腾腾,整个场面沉浸在喜庆之中热闹非凡。

考取功名,举行仪式,用大铜锣,考生入轿,轿用二根竹杠中夹小木椅制作而成,轿的两端系寄红飘带,由两个壮年后生抬着,考生身穿绸缎麻瓜,头戴礼帽,胸前戴着大红化,后面用十二面铜锣击打,向四乡八里展示。考上第一名铜锣打节奏一下,考上第二名打二下,考上第三名打三下,乡村人只要听到锣锣打的节奏,就知道某某后生考上了第几名,这种打法叫鸣锣开道。丧事礼仪,设灵堂、孝子穿麻衣,打击器乐锣鼓为主,入殓用锣,击打法是匡匡匡!……

守夜做道场,锣鼓打法是I咚咚匡I咚咚匡I咚匡咚匡匡咚咚匡I……这种打法叫报丧鼓,送葬大锣钹,鼓《龙水调》。

正月玩龙灯,舞狮,骑竹马,更是离不开锣鼓,《龙水调》正是为玩龙灯谱曲,老辈起初,是用芭茅扎龙,后来改为稻草扎龙,现在民间还流传有稻草龙,龙扎法一般常见有九把耙,十三把耙,形状似龙。舞龙人一般是青壮年后生。服装穿着与打锣鼓一样,只是脚上缠上缠裹带。




传承现状

近年来,柘坪锣鼓受邀并参加多种文化节的活动,2015年参加羊楼洞旅游文化开发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型灯会,2018年参加羊楼洞大型“洞茶烛光”文化节活动、参加咸宁市首届农民丰收节活动,并获得两项“优秀表演奖”,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对柘坪锣鼓具有宣传重大意义。





传承人

徐斯钧,柘坪锣鼓第十一代传承人,13岁开始学习锣鼓,18岁作为姓氏代表参加锣鼓庆祝活动,对锣鼓所包含的礼俗文化十分精通。








柘坪锣鼓

具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

民间艺术价值

...

更是具有千百年来的传承

为将柘坪锣鼓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

2018年1月

成立赤壁《柘坪锣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筹备小组

7月

羊楼洞召开《柘坪锣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筹备研讨会

12月

正式成立《柘坪锣鼓》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

申遗工作正式展开

2019年1月29日

赤壁市人民政府将《柘坪锣鼓》列入第三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柘坪锣鼓不仅是赤壁柘坪人的文化

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它将带着使命继续将申遗走得更高更远

柘坪锣鼓 魂锣鼓韵 

一个个气势磅礴的音符

凝练成一段段震人心魄的曲调

传古镇 绕群峰 余音经久不息

一阵阵锣鼓声仿佛又从那里传来




(编辑 王丽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