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赤壁羊楼洞,这是我的新名片,重新认识下我吧……

古道有源,因茶而生。你好,我是湖北赤壁羊楼洞,地处北纬30°线,位于湘鄂赣三省结合部。这是我的新名片,重新认识下我吧。

万里茶道兴于清初,是一条堪与“丝绸之路”媲美,辉煌了近二百年的中俄茶叶贸易之路。作为万里茶道的代表性源头,羊楼洞与武夷山,当然还有安化,没有时间先后,只有区位差异。但是,武夷山与羊楼洞的地位转换,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早期,武夷山出产的茶叶品类与数量比重相对要突出一些,名气比羊楼洞也要大一些。但这种格局在1853年之后出现逆反。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武夷山茶路中断,闽地的晋商各家进一步开辟羊楼洞和两湖交界处羊楼司茶山,羊楼洞取代武夷山成为最重要、最兴盛的万里茶路源头。

在羊楼洞压制完成的青砖茶,由鸡公车推到赵李桥,再送上潘河的茶船到万里茶道第一埠——新店,顺长江至汉口,逆汉水至襄阳,再改水运为畜驮车拉至黄河,一路走西口(今内蒙古包头),一路走东口(今河北张家口)。西路经迪化、伊犁、阿拉木图进入中亚和欧洲各国。东路砖茶往北入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再往北到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俄罗斯恰克图,由此转口销往俄罗斯及欧洲。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羊楼洞作为一个湘鄂边界小镇,关于它的字眼却经常出现在各种报刊上,它的曝光频率、知名度以及它的“国际范元素”超过了县城,超过了州府,甚至超过了某些省会城市。

洋商茶行,是羊楼洞的一大特色,除了俄商的惠昌洋行、新泰洋行、顺丰洋行、阜昌洋行外,还有天裕、源泰、慎昌、柯化威、天祥、杜德、百昌、怡和、协和、美最时、履泰等多个国家洋行在羊楼洞及周边茶区办茶或加工。早在光绪年间,已有外国传教士进入羊楼洞,其天主、圣功两教教民众多。

近代羊楼洞,有很多个“第一”或“之最”。清咸丰末年(1861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皇族财阀巴提耶夫深入蒲圻羊楼洞等地,陆续开设制造砖茶的茶庄,改良压制砖茶方法,改用蒸汽压力机,中国第一块机制砖茶便诞生于此。清同治二年(1863年)俄商顺丰洋行在羊楼洞建砖茶厂,是湖北乃至中国第一个外资砖茶厂,是湖北近代工业的重要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制茶业之始。(据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中俄万里茶道与汉口》)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广东人魏鉴彬首次在羊楼洞用手摇发电机发电放映无声电影,是有据可查的湖北首次放电影。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羊楼洞设立高等小学。1913年,蒲圻县公立女子学校在羊楼洞创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诞生于羊楼洞的兴商茶砖有限公司,兴建的兴商砖茶厂,曾被有关媒体列入了“近代中国之最”,即“国人投资兴建的武汉乃至全国最大茶厂”。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首批在羊楼洞成立茶务讲习所,并设立模范茶场。民国11年(1922年),羊楼洞茶庄“长盛川”老板张仲山,从武汉购回小发电机,容量24千瓦,供茶庄发电加工、照明,湖北州县城乡第一次电灯照明出现在羊楼洞。

2015年11月7日,湖北赤壁市羊楼洞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业第一古镇”,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诺曼•凯利先生亲自授牌。

羊楼洞茶,是两湖茶的重要组成部分。羊楼洞更是两湖茶产业制造中心。之所以成为“两湖茶产制造中心”地位,不仅有纬度、气候因素,有土壤因素,有历史上茶业基础因素,更有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特殊地理原因。

羊楼洞初不过蒲圻县属之一小镇,东与崇阳、通山为邻,南距通城不及百里,西接湖南临湘县境,而地处中枢,制茶又早,顾历为制茶中心。且以该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临近各地之茶,虽品质较逊,且不在羊楼洞制造,然亦假借其名,以广招徕,积沿迄今,因以成名。1947年《征信新闻(南京)》[第224期],在某篇新闻报道的标题中,直接称“羊楼洞为两湖茶产制造中心”。

羊楼洞茶区,包括鄂南的蒲圻、崇阳、通城、通山、咸宁、大冶、阳新等县以及湖南的临湘、平江,江西的修水,由于羊楼洞是国内外著名的茶叶贸易集散与制造中心,从而形成了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农村商贸特区。

由于羊楼洞茶区的特殊地位,早在唐宋,朝廷就对这一地区予以高度关注和政策扶持,将这里辟为“户园”、“榷茶”之地。从元、明开始,朝廷就在这里常驻武官,设司管理,名曰“羊楼司”。

到19世纪70至80年代羊楼洞茶业鼎盛期,茶庄多达两百家,还有商人们争先恐后来到此地办工厂、制利市、设银行、开酒店、兴洋行,镇上人口超过4万,使得这弹丸之地的古镇,一时繁华似锦,人流如潮,日日生意兴隆,夜夜灯火辉煌,其繁华已超过蒲圻县城,有“小汉口”之称。

咸丰五年(1855年),清政府见羊楼洞茶市生意兴隆,于羊楼洞设立厘金专局,并在岛口、蒲圻、崇阳、通口、柏敦、杨芳周边产茶县镇设立分局,抽收茶税。1909年,清政府还在羊楼洞设立模范茶场,附设茶业讲习所,当时在全国少有。除了厘金专局,清朝湖北地方政府还在羊楼洞设立了由省直管的邮政局、警察所和高等学堂,有些机构的规格远超出蒲圻县城的同类机构。1905年,湖北省官钱局在羊楼洞设立代理处,委托当地比较有实力的茶庄兴隆茂、德泰康、义兴等代行兑换或汇兑台票。1936年1月,这里还设立了民众教育馆羊楼洞分馆,并创办了全国少有的“羊楼洞工人教育实验区”。

青砖茶,亦称“洞砖”、“黑晋茶”。《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载:“以老青茶为原料,经筛分、压制、干燥制成。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汤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老。”

米砖茶又称“红砖茶”、“黄晋茶”,新疆地区也称“米心茶”。一谓压制米砖之原料红茶片末如小米粒状故名;另一说法为早期压制之米砖多销往英国,因其国旗中有一大“米”字,故称“米”砖茶。

赤壁羊楼洞,不仅是中国青砖茶和米砖茶之乡,也是青砖茶和米砖茶的原产地。羊楼洞的砖茶是由唐、宋时代的饼茶演变而来。宋朝景德年中叶(1006年左右),官府以两湖饼茶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并以张家口为蒙汉“互市之所”。到明朝中期,羊楼洞的制茶业已相当发达,改进了制茶工艺,初制后的茶叶还要经过拣筛、蒸汽加热,再压制成圆柱形状的帽盒茶,呈现出青砖茶的雏形。乾隆年间,由于长途运输和储存的需要,“帽盒茶”被进一步改制为现在的砖茶。近代的青砖茶以鄂南崇阳、通山、蒲圻及湘北的临湘等县之老青茶为原料,多集中在羊楼洞制造。

1861年,汉口开埠开放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俄国人在羊楼洞建立了砖茶工厂,诞生中国第一个外资企业,并产生了中国第一块机制砖茶。从那时起,青砖茶主要在羊楼洞加工生产,米砖茶则同时在汉口和羊楼洞生产。

羊楼洞,原名羊楼峒。峒,是指山谷中的平地,多用于地名,是旧时对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泛称,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壮族的黄峒等。《盘王大歌》里的《十二姓瑶人游天下》是对瑶族古往今来迁徙史的全面记述,其中有一段唱到:“瑶人出世武昌府,满目青山到处游,龙头山上耕种好,老少乐业世无忧。”有专家指出,唱词中的“龙头山”乃是龙窖山。羊楼洞茶区的核心区域与龙窖山区几乎重叠。无疑,这里也是古瑶族的发源地。

羊楼洞自隋唐起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五代十国后蜀毛文锡于867年著《茶谱》记载:“鄂州之东山、蒲圻、唐年县,皆产茶,大茶黑色如韭叶,极软,治头疼”。宋朝地理志书《太平寰宇记》记载:“鄂州蒲圻、唐年诸县,其民……唯以种茶为业。”这充分证明,唐宋时期羊楼洞有大量的茶园。也有史志记载,元代之前,龙窖山及周边山区为汉瑶杂居地,后因战乱,瑶民渐入湖南、广西等南方地区。2017年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咸宁市为“中国古瑶文化之乡”,龙窖山(药姑山)、羊楼洞等地正是“古瑶文化之乡”的核心区。

来源:万里茶道文化传播 冯晓光

编辑:舒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