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书记”访谈】张司边村党支部书记刘弄璋:思路决定出路 态度决定高度

赤壁融媒体记者 昌文

在赤壁市官塘驿镇,有这样一个村落:生态优良,渐为人识;地处偏远,却是令人向往的生态宜居之地;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旅游名村,这里一步步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是张司边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天的“四级书记”访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脱贫攻坚路上“一路向前疾驰”的张司边村党支部书记刘弄璋。

张司边村,位于赤壁市官塘驿镇东南部的群山之中,距镇区9公里、市区35公里,这个密林深处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的古朴传统村落,曾经是全市23个贫困村之一,村民以种植楠竹、挖野生黄精售卖为主要收入,仅能糊口。不少村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留下老弱妇孺。

2008年,刘弄璋成为张司边村党支部书记。怎样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身系着全村人脱贫致富希望的刘弄璋使出浑身招数。到2016年,在驻村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张司边村成为赤壁市第一批脱贫的贫困村。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脱贫攻坚工作,要立足本村的资源特色,切合实际去谋划选择产业发展之路。”刘弄璋说。

曾有人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在张司边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杠杆就是张司边村独特的资源:竹林和古民居。“张司边村的脱贫和发展思路就是举养生大旗,做生态文章,塑文化古村。”刘弄璋介绍。

围绕着发展思路,张司边村在不断努力,效果明显。2017年4月,张艺谋导演带着电影《影》摄影组来张司边取景,亲笔题名“醉美生态竹乡”。2018年,张司边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入围“湖北省美丽宜居示范乡村”。2020年1月,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张司边村成了“名村”,旅游大巴开进来了,投资商和游客越来越多了,也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刘弄璋:“在保护好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民宿、特色餐饮、四季果园、中医药养生、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竹木工艺品手工制作、乡村文艺创作等乡村旅游产业。”

思路、目标确定之后,实干是决定因素。随着政府和社会资本持续介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张司边村在新农村建设上迈出了突破性的步伐。张司边村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越走越稳。

近几年来,张司边村先后筹资1200万元对乡村旅游产业通道进行加宽刷黑;筹资300万元对农业生产的沟渠进行清淤护砌改造、对人畜饮水工程进行巩固提升;筹资6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网络信号塔,解决了山区网络信号差的问题;争取资金200多万元新建了民宿康养基地、果蔬基地、黄精中药材基地等集体经济实体,村集体年增收12万元;筹集引进社会资本2000多万元建设石龙湾山庄、阳春果园、百香果采摘园、旅游服务中心、藏香猪和竹林鸡特色养殖基地等,这些产业基地的投资建设,每年可提供贫困户33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巩固脱贫成效都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 。绿色健康产业的发展,助力张司边村克服疫情影响,做好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审核:方念垓

编辑:舒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